作为玉米消费大省,山东的玉米企业有着不同于吉林、河北企业的诉求。山东是玉米深加工大省,年玉米深加工量1400万吨左右。但深加工企业所需玉米原料品质标准与饲料用玉米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山东地区企业希望能推出玉米下游期货品种,便利企业直接对下游产品进行风险管理。
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年玉米消费量500万吨、玉米淀粉产量360万吨,但深加工企业并不需要太高等级的玉米,同时公司也不愿使用烘干后的玉米,因为烘干后一些玉米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影响淀粉生产。但近几年,玉米淀粉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希望能推出玉米下游的淀粉期货,更为直接地为深加工企业提供避险服务。
对于玉米品种来说,玉米60%以上用于饲料加工,将玉米期货合约交易标的物定位为饲料用玉米为不二选择。但下游深加工企业对玉米品质需求与饲用玉米的差异性也使大商所不断思考如何通过扩充产业链期货品种,为下游相关企业提供更为直接的避险产品。在玉米产业链品种梳理中,大商所将产业链品种拓展的目光投向了玉米深加工产品中数量最大的玉米淀粉。
据了解,玉米深加工产繁多,主要是酒精及淀粉,其他产品多是这两个产品更深层次的加工品或生产的副产品。目前,酒精类产品约占深加工产品的25%左右,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近60%左右。玉米淀粉用途广泛,可进一步深加工生产液体淀粉糖、葡萄糖、果葡糖浆、味精、有机酸、化工醇和变性淀粉等产品。从市场容量上来看,玉米淀粉将是产业链深加工产品中期货品种开发的首选。
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约2350万吨,按2014年上半年平均出厂价格均值2800元/吨计算,玉米淀粉市场规模超过658亿元,产品中一级品和优级品率超过94%,可供交割量充足。从产业形势看,国内玉米淀粉行业经过快速扩展,已经呈现产能过剩局面,行业调整中面临较大市场风险,迫切需要玉米淀粉等避险工具。
大商所对玉米淀粉的选择契合了深加工企业的需求。在玉米深加工大省山东,一家现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省作为玉米淀粉和淀粉糖产业大省,玉米淀粉和淀粉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4%和48%。目前国内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持续低位徘徊,面临原料玉米价格走高及下游需求未得到有效改善的双重压力,苦于没有金融衍生品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十分被动,建议推出玉米淀粉期货品种,帮助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产品价格风险。
山东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振董事长表示,玉米淀粉无论从品种特性还是产业结构,均具备上市期货的可行性,希望交易所能够尽快推出玉米淀粉期货。
一些企业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案意见。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石玉宝总经理说,最近几年国内玉米淀粉企业普遍亏损,迫切需要期货工具。目前国内玉米淀粉质量普遍可以达到国标一级标准,建议期货合约能按照国标一级为基准交割品设计。ADM艾地盟(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玉米淀粉作为期货品种具有可行性,但目前玉米淀粉现货市场处于买方市场格局之中,买卖双方力量不对等,希望期货交易所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期货市场上能够达到买卖双方力量均衡,以保障市场流动性,让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张顺周经理称,玉米下游消费企业注重品牌、注重产品质量,希望交易所在玉米淀粉交割质量标准设计上制定较为严格的指标体系,以引导提升产品质量。
大商所农业品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上市玉米淀粉期货的积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为行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价格,便于相关企业根据远期价格组织安排生产;二是玉米淀粉期货将为相关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工具,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锁定经营利润,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利于发挥价格和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引导作用,推广现行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现货质量水平,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规模提升,从而规范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
上市淀粉期货对于玉米期货市场的整体发展和效率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利于扩大玉米期货市场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玉米约占玉米淀粉生产成本的83%,在玉米深加工集中区域,玉米与玉米淀粉价格相关性在80%以上,推出玉米淀粉期货也便于其他玉米经营企业利用二者的相关性对玉米进行保值,从而进一步便利玉米非交割区域企业避险,进一步扩大玉米期货市场覆盖面。另一方面,玉米淀粉期货上市有助于完善玉米品种序列,形成互动运行和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玉米及淀粉二者间存在较强的套利关系及二者间产业客户具有重叠性,玉米淀粉的上市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品种间套利和避险兴趣,形成两品种互促发展格局和功能作用的深化,在这方面,大豆系列品种已经提供了良好示范效应。
在玉米避险工具拓展中,玉米期权也是大商所的一个重要选项。2012年大商所开始全面推进包括玉米品种在内的期权工具开发工作,目前已做好期权合约规则设计、技术系统建设和市场推广教育等准备工作,期权上市条件日渐成熟。未来,包括玉米、玉米淀粉及玉米期权在内的玉米衍生品体系无疑将为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