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金融> 正文

2月份新增信贷预测分歧大 广义信贷更需关注

郑加良/制表 吴比较/制图

继1月份创纪录的新增信贷数据发布后,“信贷高增能否持续”已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

证券时报记者昨日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反馈结果显示,市场对2月份新增信贷的同比变化存在较大分歧。多数机构认为,2月份新增信贷将较1月份环比减少,但较去年同期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到1万亿~1.5万亿。不过也有银行业研究团队调研预计,2月份新增一般性贷款在0.8万亿~1万亿,同比将略有下滑。据了解,2015年2月份新增信贷规模为1.02万亿。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信贷怒放”可能不是突然现象,而是整体监管指标改变后,银行行为的相应转变;如果按照新的监管思路,市场应当更加关注广义信贷。此外,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表示,2月份信贷增速下降可为3月份留足额度,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季度考核时不致捉襟见肘。

2月份信贷新增

预测分歧明显

市场对2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存在较大分歧。

华创证券宏观策略研究主管牛播坤表示,大部分商业银行的2月份新增信贷增长较1月份同期基本持平甚至略有加快。甚至有部分银行表示,截至目前的新增人民币信贷量已超过2015年全年新增量的一半。

对于信贷放量的原因,牛播坤认为,除了传统年初的季节性“早投放早收益”以及技术上存贷比取消的因素外,商业银行内部早已收到政策面要求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相关文件。因此,去年的信贷受限制行业“摇身一变”列入可信贷范围。

国金证券宏观研究员李治平则认为,本轮信贷冲锋已基本结束,春节后增量锐减。“市场化的企业信贷应当没有额外增量,储备的存量政府项目也基本释放完毕。”

李治平预计,2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将在1万亿~1.5万亿。他表示,基于MPA调控要求及1月份数据,2月份新增信贷较1月份下滑是必然的,但由于此前信贷投放不多的国有大行或存“稳定器”作用,2月份新增信贷数据的降幅不至于过大。

北京一家大型投行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调研亦发现,部分银行2月份前20天的信贷投放已超过去年2月份全月数据;不过,在央行有意窗口指导、控制投放节奏,以及商业银行总行控制审批节奏的综合作用下,2月份新增信贷将环比减少,同比保持稳定或者有一定增加。

他还预计,2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将在1.1万亿~1.5万亿,全年信贷增长则维持在12万亿~13万亿。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2月份新增信贷同比和环比都会有所下降。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经调研预计,2月份新增一般性贷款在0.8万亿~1万亿。

据该团队调研,大行在2月份新增基本维持平稳略降,但1月份大幅发力的股份行、政策性银行等在2月份以来有明显放缓迹象。除了配套项目资金投放以外的实体经济需求依然维持低位,仍是制约信贷增长的最重要原因。

更加关注广义信贷

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表示,2月份的新增贷款下行符合预期,因为集中项目配套资金已于1月份突击投放,银行全年计划也于2月份后逐步上报。此外,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票据入表规模明显下降也是主因。

该团队表示,2月份信贷增速下降可为3月份留足额度,不会使银行在MPA季度考核时捉襟见肘。多位银行信贷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有涉及MPA影响信贷投放节奏的言论。

据了解,在MPA正式实施前,央行主要通过合意贷款规模、存贷比管控狭义信贷;但在今年开始实施MPA且每季度一考核后,央行取消对合意贷款的控制,弱化存贷比监管,改为管控广义信贷(包括债券、非标等其他放款手段)。

王剑认为,1月份“怒放”的信贷及2月份同比略增的信贷预计增量,是整体监管指标改变后银行行为的相应转变。“很多以前不得不用非标投放的资产,可以纳入信贷科目,此时按照MPA的思路,市场应当更加关注广义信贷。”王剑称。

王剑表示,广义信贷中的不同品种,对应的是不同的资金投向。譬如中小企业适合贷款、票据贴现,大型企业则适合债券,地方融资平台客户则适合非标。以前信贷额度被控制,银行转为投放非标、债券,其实恰恰影响了中小企业、零售部门的融资,而纵容了大型企业、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

“这明显与高层‘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意图相反。这就是扭曲的监管措施导致银行的行为扭曲,偏离政策意图。”王剑称,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只管广义信贷,虽然总量上不影响M2,但能使融资结构更为灵活,有助于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证券时报记者 马传茂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