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管理层对P2P平台监管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劣质P2P平台浮出水面。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6年2月,全国新增P2P问题平台71家,新成立P2P平台共7家,环比上月大幅减少。截至2016年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共2707家,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从月度数量看,2016年以来,新成立平台数量大幅减少,P2P行业进入“存量劣汰”的良性发展新阶段。对于还想投资P2P产品的投资者,业内专家提示,目前需要警惕的是两类P2P产品,即活期理财产品、房贷类产品。
P2P进入存量劣汰阶段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6年2月,全国新增P2P问题平台71家,环比上月减少10.1%。从月度数据看,问题平台数量依然保持高位,但新增平台数量显著下滑,2015年12月以后,问题平台数已连续三个月超过新增平台数,“存量劣汰”阶段将持续较长时间。
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12月,e租宝非法集资案爆发, 《网贷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P2P行业发展迎来拐点。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并进一步指出“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因此,监管部门对P2P行业的清理整顿将保持“高压”姿态,特别是对涉嫌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的平台。
在投资方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具体产品时,一是要选择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二是要关注资金的流向及其盈利能力,即借款人拿这笔钱去做了什么。
如何判断产品是否符合监管要求?P2P监管细则指出,“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投资者在P2P平台上投资,本质上是通过平台把钱借给另一个人或企业,投资人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钱到底借给了谁。
因此,如果某个产品找不到对应的借款人,该产品肯定是违规的。如果某个产品的借款人信息模糊、不完整,或存在很大疑点,其风险性就很大,投资者应尽量规避。借款人的资金流向,与其违约风险密切相关。
投资者应尽量规避两类借款产品,一是资金流向有政策风险的领域,二是资金流向过剩产能行业中的“僵尸企业”。随着政策变化、监管加强,这两类产品面临违约的风险会很大。除去考量P2P平台的风险,投资者目前应警惕的主要是两类P2P产品的风险,即活期理财产品、房贷类产品。
投资者应警惕“首付贷”
业内人士表示,P2P平台推出的活期理财产品明显不符合监管要求,本月不少P2P平台叫停该类产品,也是监管的大势所趋。此外,P2P平台推出的类理财计划产品也应远离,严格来讲,这类产品也不符合监管要求,且存在资金池嫌疑,未来被叫停的风险也很大。
另外,投资者应保持警惕的产品还有房贷类产品,特别是“首付贷”。2016年春节后,一线城市房价大涨,楼市“场外配资”也随之浮出水面。目前,很多P2P平台都有房贷类产品,包括首付贷、按揭贷款、卖房贷、赎楼贷等,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链家理财、鑫琦资产。
在链家理财的模式中,存在自我担保(北京中融信担保)、资金池等诸多疑点,投资者的钱很可能被挪用,甚至流向利用高杠杆参与炒房的投机客。在鑫琦资产的案例中,房产抵押的真实性存疑,且平台已陷入19亿元的兑付危机。
银率网分析师提示,P2P房贷类产品面临两大风险。其一是作为基础资产的房产的真实性及估值问题,房产的真实估值及抵押的真实性、有效性存在很多可操作的空间,投资者很难辨别。此外,如果资金流向高杠杆炒房的投机客,一旦房价不能持续上涨,就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
其二是政策调控风险,部分房贷类产品可能会因违规而被加强监管,甚至被叫停,如首付贷,借款人是借钱去做购房首付,违反了“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是由央行统一调控”的规定。
近期,政府及监管层均表态要加强一线城市房地产调控,打击部分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的行为。因此,投资者对房贷类产品要谨慎投资。(记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