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包括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多方合作完成的亚太地区首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15年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速达到323%,总额达到1028亿美元。其中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速高达4倍,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稳居地区之首。
报告指出,网络替代金融(Online Alternative Finance)主要包括众筹、P2P个人与企业信贷,要比常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更狭义更精准。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网络替代类金融市场具有流动性、多样性、日益复杂和快速增长等特点”。
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交易量在2013年仅有55.6亿美元,2014年上升至243亿美元,2015年达到1017亿美元。其中P2P个人信贷及P2P企业信贷分别以520亿美元及40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了最大的市场板块。
报告归纳认为,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成因包括: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最多的网民数量和智能手机的用户群,这为网络替代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过去几年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缺乏监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近期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指导监管政策,引导市场规范化。
报告显示,以人均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市场以74.54美元的人均网络替代金融交易量位居亚太地区第一,其次是新西兰(59.37美元)及澳大利亚(14.83美元)。从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看,亚太地区的多数国家机构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的比例较中国更高,以P2P个人信贷为例,亚太地区(不含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占总体市场的63%,而中国市场占比仅为10%。
报告还显示,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2015年总成交量为11.2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13%,其中日本成交量为3.6亿美元,其次是澳大利亚(3.48亿美元)、新西兰(2.68亿美元)等。
上述报告是由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悉尼大学商学院的研究人员与毕马威合作,并在全球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完成的。此次基准研究涵盖了大约70%的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份额,是首次针对中国和亚太地区互联网替代金融市场的基准调研报告。记者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