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的IPO申请审核收官。《证券日报》记者经过梳理,一季度发审委共审核了6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1月份34家,2月份3家,3月份26家。上述63家公司中,有62家首发申请获得通过,1家首发申请被否,过会率为98.4%。
这一过会率较此前大幅增加。对此,有投行人士称:今年过会率大幅提升,在以往很少见到这么高。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的数量分别为122家和272家,通过的数量分别是109家和251家,通过率分别是89.34%和92.28%。
虽然IPO审核的过会率大幅提升,但是,发审委对申请企业的审核丝毫没有放松。《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已经披露的发审委问询中,发审委委员多数询问3个问题,但也有部分企业因各种原因被询问更多的问题,从问询情况来看,企业是否规范经营、风险是否充分揭示成为当前新股审核的重点。
如3月30日获得通过的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要求保荐人补充说明报告期内发行人套期保值的具体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同向交易等情况,报告期套期保值下单与发行人销售间匹配情况,相关风险揭示是否充分;3月23日过会的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审委询问的问题涉及主要客户的经营和还款情况是否正常,相关风险是否充分披露等;1月29日获得通过的肇庆华锋电子铝箔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说明相关因素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有关风险是否充分揭示。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除了充分的信息披露外,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成为审核问询的主要聚焦点,不少企业上市后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均与此有关,规范性详细了解能避免企业“带病上市”的情况发生。
一季度除了62家企业过会,还有31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从这些企业的筹资情况看,金额并不大,其中,3月1日获得批文的8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40亿元,3月25日获得批文的7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26亿元。
这与证监会此前对于新股发行安排的表态相吻合:将根据市场和交易系统初期运行情况,按照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新股发行。(记者 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