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消费> 正文

猪肉涨价零售商并非受益者:销量降低利润减少

猪肉涨价零售商并非受益者 销量降低利润减少

记者溯源调查,探访从生猪养殖、销售到猪肉加工等环节

饭店里尖椒肉丝悄悄减量的同时,主妇张润梅在菜市场的肉铺前轻皱眉头。

2016年春节过后仅仅俩月,全国猪肉价格噌噌直涨,被消费者戏称为“CPI第一推手”。

“我才不急着卖呢,还得涨。”生猪出栏价蹿升,太原市五丰养殖场董事长赵宝玉淡淡地说。

4月7日,商务部发布消息,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已创2011年10月末以来新高。4月18日,在太原市坞城南路蓝海菜市场肉铺,一斤猪前腿肉的价格为16元,老板说,可能还会涨。

猪肉价格猛涨背后原因何在?记者溯源调查,探访从生猪养殖、销售到猪肉加工等各个环节。

现象:猪肉涨价,买肉的卖肉的都难受

张润梅已经一个月没给老伴儿做红烧肉了。作为太原一户低保家庭的家庭主妇,她的记账本上记录着近四个月肉类开支的变化:1月22.3元,2月35.8元,3月48.5元……“4月还没到底,已经花了53元。”张润梅说,再这样涨下去,老伴儿最喜爱的红烧肉是该戒掉了。

无独有偶。在太原桥东街菜市场的肉铺前,经营了10年猪肉生意的老刘最近受的埋怨越来越多了,“老刘,这肉价太贵啦。”对于老主顾的牢骚,老刘已经习惯了嘿嘿一笑。“肉价高了,销量低了,利润少了,我们其实也没怎么赚。”同老刘的感受一样,此轮猪肉涨价,零售商们并不是受益者。

4月20日下午,太原市羊市街的田和超市冷鲜肉柜台前,前来买肉的人并不多见。店长刘秀萍介绍,年前猪肉前后腿卖到14.5元,现在进入消费淡季,价格却上涨到了15元。猪肉批发价格的上涨造成了销售量的明显下滑。该超市猪肉日销量已由去年同期的500公斤下降到目前的400公斤。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8.4%。生猪价格今年一季度同比飙升61%。

原因:“猪周期”轮番上演,肉价跌跌涨涨

本轮猪肉行情的涨势来得既猛烈又突然,就连做养殖业几十年的老经营户,也纷纷用“受宠若惊”来形容眼下的情状。

在2014年,连续的猪肉价格下跌让太原市周边的大型养殖场“死伤”过半。中小型养殖户经过2014—2015年的淘汰,所剩无几。最困难的时候,场里发不起工资,买不起饲料,赵宝玉曾把自家的房产变卖了,四处贷款,“我不吃也要让猪吃上、喝上。”

聊起近几个月价格蹿升的猪肉,赵宝玉表示,“其实,零售价格的涨势远没有跟上出栏价,否则,一斤猪肉得卖到20块钱。”在他看来,现在的肉价,是对前两年亏损的回补。

他透露,目前生猪饲养的成本价在七八元/斤,生猪收购价格约为10元/斤。如果把猪仔养到300斤,需要9个月,这期间,饲料花费约占成本六成,此外就是医药费、电费、水费、人工等费用。赵宝玉回忆,2013年、2014年生猪收购价才六七元/斤,当时,养一头要亏近千元。

太原市发改委物价部门的监测结果可以和赵宝玉的记忆互为印证。据该部门猪肉价格监测显示,2011年起,全国生猪价格开始上涨,当年七八月份,生猪价格一度达到每公斤20元。在利润驱使下,养殖户纷纷扩大养殖规模,虽然2012年生猪价格总体呈下滑趋势,但养殖户仍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经过2011年、2012年四个饲养周期的调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大增,致使2013年春节后出现生猪价格下跌。

2013年1月份开始,太原市的生猪价格连续下降,到当年4月中旬,连续7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进入2015年,太原市生猪出栏价格呈先降后升的态势,但由于在上轮“猪周期”中,养猪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部分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不高,补栏进程较慢,加之部分地方实施生猪禁养或限养,生猪产能持续处于低位。

所谓“猪周期”,其大致的轨迹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通常两到三年循环一次,因此,“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几乎成了养殖户们的“魔咒”。显然,正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猪周期”的影响,导演了猪肉价格的跌跌涨涨。

影响:有人“压力山大”,有人苦尽甘来

生猪出栏价格的持续上涨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零售终端。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肉类加工企业,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平均月消耗猪肉约400吨,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该公司购进的猪肉原料平均单价为20.2元/kg,2016年已涨至22.9元/kg,仅此一项,公司每月的成本增加108万元。

以一级白条猪肉为例,2015年6月,单价为19.9元/kg,从2015年7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到2016年3月涨至26元/kg,涨幅为30.65%。

在接受采访时,该负责人透露,六味斋制品暂时没有调价计划。“尽管猪肉价格上涨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作为百年老字号,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与零售终端和加工业的倍感压力不同,本轮猪肉价格上涨,让不少养殖户苦尽甘来,信心大增。

最近几天,位于太原近郊的五丰养殖基地,赵宝玉的两个业务手机快被人打爆了;来洽谈生猪收购生意的批发商等候在猪舍外,不仅如此,太原市周边的散养户也成群结队上门来购买母猪配种的精液,寻求猪仔养育的技术指导。

就连以往“开门迎客”的猪舍,年后也加强了保安看管。“春季传染病高发,怕来看猪的人多了,给猪染上病。”保安师傅们恪尽职守,对每一个来访客的参观请求连连摆手。被婉拒的参观客甚至打趣道,“你可看紧了啊,最近这猪肉一天一个价,猪舍里养的,个个都是金元宝。”

同样,太原市惠民养殖场的场长李慧明在连亏了3年后,也看到了希望:“最近行情好得很,每出栏一头猪,多赚100块。”38岁的李慧明笑着说。最近,他新购进了10头种猪,为了照顾好它们,他将铺盖搬到了养猪场,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前几年最难干,把家底赔得精光,家人都不理解。好在我坚持下来了。”李慧明厂里有400多头生猪,平均20天出栏一次,一次50多头。他相信,今年应该是养猪专业户的福利年。

分析:破解“猪周期”怪圈政府要发力

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由于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信息反应不灵敏等原因,生猪养殖一直饱受“猪周期”的困扰。养殖户在肉价暴涨时一哄而上,肉价跌时挥泪杀猪,为下一次涨跌埋下了伏笔。

据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3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止跌持平,预示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过程基本结束,后期生猪供需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按照生猪养殖周期和市场供求规律,预计9月份以后供求关系趋于宽松,明年春节后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

近期,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补栏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或许会带来下一轮的肉价下跌。“我们并不愿看到下一个‘猪周期’的上演。”在采访中,来自省农业厅、太原市发改委以及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的多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想要破解“猪周期”怪圈,除了对养殖户进行市场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不能盲目跟风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行科学的、带有预见性的宏观调控。

太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将继续密切关注生猪价格走势,严厉打击借机炒作相关食品价格的行为,防止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

相关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21日就规划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生猪产业新旧矛盾交织叠加

马有祥表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

环境压力加大,生猪养殖粪便污染、种养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成为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重大制约,蛋白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高;国际竞争加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猪肉进口的压力加大;疫病隐患凸显,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复杂,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隐患;市场波动加深,最近一轮“猪周期”和禁养限养叠加,产能下调、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马有祥说,发布规划对破解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逐步熨平“猪周期”,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

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马有祥说,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生产发展基础、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

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重点提出了以下任务: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深入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进企业集团育种和联合育种;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环保型饲料产品,培育兽药产业集团,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从生产和市场入手实现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据马有祥介绍,规划主要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入手,坚持政府调节和市场调控相结合,实现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一是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规模化水平提高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规划从标准化示范创建、加大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支持规模养殖发展。

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加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发展农民营销合作组织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生猪市场、屠宰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市场心理预期。

四是推动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试点,降低生猪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

(来源:山西晚报)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