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资整合的大棋局里,央企将帅的调度,暗藏深谋远虑的布局,也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5月9日,“油粮机矿”四大央企同一天接连换帅换将。《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除集团层面“一二把手”的人事调整外,央企高层近来频现变动。微妙的是,这一切人事变动背后,恰好暗含了当下央企高层挪移的四大主线:人事交流、重组整合、到龄退休和避不开的反腐风暴。
“掌门空降”引重组等诸多猜测
刘明忠最近很忙。掌舵新兴际华的他,自5月9日起又多了共和国工业长子——中国一重董事长的头衔。而在过去的9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该职位一直空缺。2015年8月,中国一重原公司董事长、51岁的吴生富“突然去世”。有媒体报道称,其被发现在办公室自杀身亡,或与反腐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人兼任两家央企负责人,这在国资委成立以来实属罕见。且两家企业的总部分属两地,中国一重总部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新兴际华总部则在北京。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一人事变动背后不排除两家央企合并的可能性。据了解,中国一重与新兴际华的主营业务交叉主要在装备制造方面。而中国一重年报显示,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50.12亿元,同比下降31.60%,净利润亏损17.95亿元,亟待解困。
不过,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为了推动中国一重的内部改革。1959年出生于甘肃榆中的刘明忠,职业生涯一直未绕开军工冶炼。从其个人经历来看,的确是一位善于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入手,推动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重视创新的管理者。
2005年接任新兴际华董事长时,摆在刘明忠面前的局面是:成员单位众多,产业结构复杂,普遍缺乏盈利能力。上任后,刘明忠开始对内部产业结构大动手术,并构建了冶金、服装、重工、发展等四个专业化板块公司,对所属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金融危机期间,为了抵御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刘明忠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制”(模拟法人运行、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并在内部进行试点后,进行全面推广。
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2年,新兴际华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从150亿元增长至1803亿元、平均年递增36%,利润从8.5亿元增长到39.65亿元、平均年递增18%,在央企中的排名从100多位上升至前50位,并于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
同样因“空降”而引发诸多猜测的还有吕军。和刘明忠一样,吕军同样行事比较低调,很少有见诸媒体的报道,其任职的中粮期货这些年在国内期货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其本人职务也是步步高升,直至中粮集团副总裁。2013年,吕军被调任中储粮总经理。对此,有内部人士称,组织对其上任的评价是“年富力强,在市场化业务方面比较有经验”。而今年1月,中储粮原董事长赵双连受命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该职位在空缺四个月后由吕军补位掌舵。
中粮和中储粮都是为国家承担粮食收储业务的大型粮企,业务上的重叠,伴随着双方高层的人事交流,二者整合重组的消息一直不绝于市场。也有分析师认为,空降吕军是中储粮变革前奏的一个信号,现在的中储粮是政策性为主,市场化为辅,未来的中储粮可能会更加注重市场化业务方面的发展,中储粮有望成为“中粮第二”。
“二把手补缺”临危组队闯关
在原总经理王天普于2015年4月27日被查满一年后,中石化这家年营收超两万亿的石油巨头“一二把手”的职位终于配齐。
与去年5月董事长王玉普的“空降”有所不同,52岁的戴厚良可以说是“土著”。1985年从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他就加入了扬子石化公司,从芳烃厂副厂长到公司董事长,一干就是20年。2005年,戴厚良进入中石化总部工作,历任中石化股份公司财务副总监、副总裁和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等职。直到2008年6月,进入中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序列,担任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至今。
作为国内芳烃成套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戴厚良曾主持完成扬子石化芳烃联合装置扩能改造等项目,亲自参与自主PX吸附分离技术研发项目的研讨、攻关,是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在今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其领衔的团队以“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斩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此次王玉普、戴厚良两位技术“大家”组队闯关,面临的难题并不简单。在“打虎拍蝇”的反腐中,中石化的前三任总经理陈同海、苏树林、王天普均因腐败问题受到中纪委调查。与此同时,在低油价冲击下,2015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324.38亿元,同比下降30.2%,利润创7年新低。直到今年一季度,中石化业绩方才好转,一季度净利润66.63亿元,同比增长206.8%。
履新一周以来,从公开信息看,戴厚良尚未有所动作。事实上,此前,为人低调的他就鲜少出席公开活动。有分析认为,考虑到芳烃是化学工业的根基,随着这位熟悉芳烃技术的总经理的上任,中石化在化工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得以发挥。
同日走马上任的五矿集团董事、总经理国文清面临着相似的境遇,肩上的担子并不比三年前掌舵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时轻。彼时,中冶正面临重重困境。中冶2012年的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净亏损69.5亿元,在央企中成为继中远、中铝之后的第三大“亏损大户”。
2015年底,国资委批准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成为中国五矿的下属上市公司。根据方案,重组的第一步即在2016年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之后才会进行第二阶段的企业业务融合、双方业务分类和细致的管控等内容的深度融合。
国文清从“一把手”调整为“二把手”,恰好契合了两家央企重组融合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五矿总经理这一位置已经空缺一年。去年5月4日,中国五矿原总经理何文波接替63岁的周中枢,出任中国五矿董事长、党组书记。彼时,由何文波职位变动造成的总经理职位空缺,并未一并公布人选。
频繁的人事变动
除了集团层面“一二把手”的人事调整外,央企高层也频现变动。中国铝业5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9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会议批准解聘刘祥民的公司高级副总裁职务,并聘任卢东亮接替该职。
《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发现,除上述企业外,国资委网站“央企任免”栏里,5月中,还有包括中国化工、保利集团、华侨城、中国化学工程、中煤地质总局等在内合计10家央企发生人事变动。如果从2016年1月计算,国资委官方微博“国资小新”发布的以“央企人事调整”为主题的微博,编号已经从第181条排到第224条。
而这或许只是开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央企的人事调整将进入高峰期,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反腐风暴下的岗位补缺。今年1月,中纪委发布数据,2015年共有64名央企领导被查出,大多来自能源、通信、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能源领域最多,占总数的39%。从职务来看,“一把手”36人,占56%;副职和其他班子成员占33%;总会计师、办公室主任等关键岗位负责人占11%。
同时,一些央企掌门人已到63岁退休上限,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便是其中之一。出生于1952年的他,到今年8月即将满64周岁,已超龄站岗。自从满60周岁以后,几乎每年都会传出刘振亚“被退休”的消息。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是因为在其掌舵的12年间,国网已成为全球最大公用事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事变动,无疑都将触发资本市场对于央企改革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