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巴菲特和人工智能有一场对决,谁更可能胜出?”“如果可以选择,你会让机器人帮你理财吗?”“当计算机测算出明天某只股票会上涨,你信吗?”……在当下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这些问题并不显得荒唐。
自围棋界“阿尔法狗”完胜韩国高手李世石之后,市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关注度陡然升温,金融证券领域也不例外。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后台数据和运算能力以及机器系统近乎冷酷的决策理性,来取代人工完成复杂的投资理财顾问服务,这一理念让“智能投顾”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有金融圈内人士表示,智能投顾将是下一只飞在金融科技“风口”的猪。
“与传统投顾相比,智能投顾将充分体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如降低投资理财成本、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人的情绪化、预测黑天鹅事件风险等。无论是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券商还是投资机构,都在对智能投顾创新业务布局。”一位熟悉多元金融应用的香港证券分析师表示,这种“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新模式可能颠覆传统投资理财管理的运作模式。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对智能投顾的理解千差万别,甚至会搞混机器和人工的区别。真正的智能投顾业务指的是基于后台服务器的大量算法和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形成一个量化的投资模型,产生投资组合的数据化方案,再将其推送至最合适的群体中,这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现在很多理财机构只是投资经理根据自己掌握客户的投资偏好做统计并推介投资方案,本质上是披着人工智能‘马甲’的传统投顾业务,与智能投顾根本搭不上边。”在深圳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从事投资量化分析工作的李伟(化名)对目前的智能投顾概念持谨慎态度。
“类似量化投资,智能投顾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策略选择。一旦掌握玩法,智能投顾就可以帮助投资者节省成本。例如,作为一个量化投资爱好者,如果我来做分级A基金的投资,就需要对每个品种的溢价率、折价率进行排序,然后考虑其他市场因素来进行选择,整个过程既枯燥又复杂。这些工作未来就可以交给机器系统来做。”在李伟看来,当前能够接受智能投顾的用户只是熟悉资管概念和数据化投资的小众群体,所能投资的品种也有限。“如果有人声称可以通过智能投顾锁定翻倍股或承诺保底收益,那么多数情况下就是陷阱。”
作为舶来品,智能投顾业务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其发展轨迹和商业模式较海外市场呈现明显差距。有金融业研究人士分析,海外智能投顾投资组合侧重大数据运算和成本的节约,投资组合品种可达上千种,帮助用户回避跨区域资产的风险。例如,在英国“脱欧”公投后,有机构智能投顾做的全球资产配置风险值最多仅下跌2.5%,实际效果远胜人工决策。然而,国内智能投顾创业平台很难做到跨区域、跨品种的资产配置建议,多数仅强调收益率而忽略风险值,投资标的也稀缺。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股票类资产市场占比偏低,且缺乏长期数据的支撑,让散户直接从自己做投资切换到机器理财,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机器人理财的卖点进行业务转型,实际上只是营销噱头,根本谈不上智能投顾。”一位熟悉综合金融理财业务的资深人士指出,金融界刮起的智能投顾风潮存在重重误区。“现在只要是对用户进行简单的风险偏好进行测试,或者做几个资管产品组合的推荐,就可以自称智能投顾。既没有行情的数据参考,也没有资产分散化配置,这些智能投顾的‘酒壶’里掺杂了太多人工干预的成分,充其量只是‘人肉’服务。”有银行业人士指出,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转型,一些公司是把智能投顾作为避风港,甚至以此掩盖自建资金池,模糊资金去向,令不少客户中招。
“尽管智能投顾的落地还存在不少障碍,但不可否认,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日渐庞大,投资品类日益丰富,对精细化、定制化的投资策略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是未来资管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李伟看来,智能投顾模式未来将颠覆传统的以倚重交易佣金的商业模式,成为很多投资机构不得不面对的科技挑战。只有拥有强大数据库、产品体系和技术人才团队的平台,才能真正玩转智能投顾业务。记者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