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理念带入IMF
——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博士
2016年7月25日,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最后一天在IMF的办公室上班。离任前夕,朱民博士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从平行看世界到俯视全球
“在基金组织高层工作的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可以概括为8个字: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19街的基金组织老楼12层他的会议室里,记者对朱民的专访便从这8个字展开。
“以前是平行看世界,到了基金组织之后开始俯视全球体系。”朱民说。IMF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主要通过3个工具:每年对189个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公布国别金融报告;成员发生困难时,比如希腊、乌克兰,予以救济,但提出改革要求,因此基金组织被认为是“坏警察”;为成员进行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包括财政、货币体系建设等。
作为副总裁,朱民有三大工作重点:国别报告、政策规划和联系国际机构。
对IMF的189个成员中的97个进行宏观政策督导。朱民每年要审阅97份国家年度报告,这些国家中既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等“第一梯队”,也包括印度、埃及、沙特等新兴国家,还有许多非洲国家。
制定政策规划。他要进行金融调研,对全球金融形势做评估,做压力测试;负责增长和就业政策制定;帮助低收入国家的政策规划,尤其是联合国通过后发展议程之后。
与联合国所有机构、世界银行和所有发展银行等国际机构进行沟通合作。
在IMF内部,189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天下心看天下事,这样才能公平,容易形成共识。”朱民说,只有站在这个制高点上,才能将不同的利益统一起来。
关于落实联合国后发展议程,IMF决定对低收入国家加大贷款力度,将利息降到零。但由谁来补贴?争议很大。朱民反复跟各个部门沟通,6个月后终于达成协议。
让中国理念为全球金融做贡献
作为第一位担任IMF副总裁的中国人,朱民认为自己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为IMF的工作赋予增长和就业等新内容。IMF以前只注重金融和财政政策,只看需求,不看供给。朱民曾主持会议讨论IMF是否需要将增长列为工作内容,因IMF成立70年来,没做过这事,所以争论激烈,两个多小时的会议,无果而终。
“我去找负责发展中国家的中东局、非洲局同事,没想到反馈的信息令人兴奋。”朱民说,这些局的同事说,他们去所负责的国家访问,所在国首脑都要强调增长的重要性。他们的支持,让朱民有了底气,他开始在IMF内部竭力推动。如今,增长和就业已成为IMF重要的调研工作之一。
另一件事,是改变了IMF传统的政策框架和贷款工具。
在IMF传统的分析框架里,主要强调一个国家的内部政策,很少看一个国家的政策对外部的影响。朱民抓住了关联性研究这一课题,主张把溢出效应作为全球经济督导的重要方面,因为一个国家的行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关于资本流动的管理,也是朱民力推的一个课题。传统上认为资本流动是好的,要求资本账户开放。但对新兴经济体来说,资本流动是有冲击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个典型,拉美经济危机也一样。
如何管理资本流动?朱民率领的团队从2010年开始研究,到2013年才形成共识:资本流动是可以干预的,审慎宏观管理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理论框架的突破,虽然干预的框架还没形成,但对全球资本流动可以管理的概念已经产生。”朱民说,中国的理念和新兴国家的经验,对全球经济金融的框架有突破,有贡献,这是难能可贵的。
见证中国地位大幅提升
朱民在IMF任职的这些年,充分见证了IMF内部中国实力的提升。
一是经过股权改革,中国的投票权比例大幅增长。中国股权达到6%左右,比原来几乎翻番。二是IMF内部中国员工比例大幅变化。在IMF内部,已经有中国人担任局长一级官员,还有副局长、局长助理。
“还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中国的实力大大增长。”朱民说,以前是关起门来讲中国,现在全世界都在讲中国。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有中国的贷款,而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关心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口。
6月21日,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宣布副总裁朱民将于7月任期结束时,对朱民作出了以下评述:“朱民在IMF管理层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及其他管理层同事提供了巨大支持”“他作风务实,富有幽默感,为人热情。同时,朱民热爱经济学并在这一方面造诣深厚,这使他能够在广泛问题上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本报驻美国记者 章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