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适逢“8·11汇改”满一周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了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缓解了资本外流压力。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其外部和内生的原因,而汇率贬值预期已得到缓解,未来极有可能遵循在动荡中保持稳定的趋势。
理论上,“收盘价+篮子货币”是两种汇率形成机制。一种是参考收盘价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方向一致,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另一种是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由其他货币相对价格决定,主要目标是稳定贸易余额。单独来看,两种机制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美元指数上升时,二者加权平均形成的中间价开盘价会缓解篮子货币上升压力。当美元指数下跌时,二者加权平均形成的中间价开盘价会加剧篮子货币下行压力。这无疑是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加大的原因之一。
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615元。该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的6.6406大幅下调209个基点,并创下近一周多的新低。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8月以来的6个交易日内,有多达5个交易日的调整超过150个基点,波动有所增强。
另外,外汇交易员表示,上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幅好于市场预期,该消息在继续推涨美元的同时,也提振了年内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此背景下,人民币跟随其他主要非美货币汇率走软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人民币在继续下跌,对美元和对一篮子货币均呈现贬势,但投资者恐慌不再。期权交易员们对人民币的看跌情绪为近两年最低水平,资本外流已经放缓,波动性指数也降至去年11月以来最低。交易员们降低了对人民币贬值的押注,香港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三个月卖出期权相对于买入期权的溢价在上个月降至2014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在人民币对美元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6.7之后,中国央行在7月多次上调人民币中间价,令市场揣测中国将严守关键汇率水平。
央行近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衍生品市场反映出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已得到缓解。6月30日在岸和离岸远期报价显示1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为6.7257元和6.8063元,预期贬值幅度分别为1.2%和2.4%;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价显示1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170元,预期贬值幅度为2.5%;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期权的1年期隐含波动率总体呈下行态势。
人民币汇率只是进入了一个波动区间更大、方向更灵活的阶段,这也是“8·11汇改”的初衷。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已进入稳速发展车道,“稳速”是指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而不是要保持固定不动或在一个极度狭窄的区间内运行,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升值或贬值是正常情况。
刚刚过去的7月,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压力双双缓解。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比上月下降0.1%,但仍保持了3.2万亿美元规模;人民币汇率指数则较6月末升值0.34%,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综合近几个月外汇储备、资本流动等因素变化情况看,未来央行在降低干预成本的基础上,会通过引导汇率变化来避免市场形成一致预期,预计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继续保持较大波动幅度,但中枢水平将继续保持稳定。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