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配图
海外网财经8月11日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时刻牵动着人心,未来汇率走势与改革方向更是引发市场关注。
去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开启“汇改”。截至今年8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6530,一年间贬值幅度接近8.8%。这一年里,人民币汇率都经历了哪些“不平静”的事?6.70这个关口能否守得住?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是什么?会一次性贬值到位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海外网财经采访时强调,目前中国经济现状以及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情况均良好。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改革采取一次性贬值到位的可能性不大,同时也没必要。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在现有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通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赵锡军直言。
人民币汇率“三贬一升”历经风雨
去年8月11日,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央行宣布进行“汇改”, 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1000个基点,人民币当天贬值达到1.9%,创造21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之后的3个交易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至6.3,被业内人士称为新汇改后的“闪电战”。
8月13日,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公开表示,人民币经过两天的调整,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经基本完成。
随后,在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次出现持续下调,导致人民币汇率在在岸与香港离岸市场均出现大幅震荡。央行迅速在离岸市场通过重拳打击人民币“空头”,并调整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次稳住了人民币汇率。
第三次贬值出现在今年5至7月,当时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加之6月24日英国公投意外脱欧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5月初的6.45附近下行至7月下旬的6.7关口,贬值幅度超过2000点。
今年7月之后,人民币迎来了一轮回升。7月19日美元兑人民币脱离6.70整数点位,之后又小幅回升。,截至月末,各类统计口径的人民币汇率指数,跟6月末相比都有上升。7月底至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升值。
人民币汇率“双锚”机制稳定作用突显
既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定价机制,那么接下来6.70能否守得住?这成了萦绕市场相关利益方心头的一个问号。有业内人士综合分析,美元兑人民币6.70整数关口可能是一个底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海外网财经表示,未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因素不少,但总体看汇率波动会相对平稳。
“未来可能会有一系列因素会持续影响这个市场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就减弱了,相应对人民币来说贬值压力也会有所减轻。但是全球市场在未来,随着英国脱欧的进程的推进,避险的情绪还会上升,这样一来也会对美元产生新的需求。我认为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可能更多的还是会相对比较平稳。”
连平同时建议,相比运用汇市干预等市场操作措施,当前中国央行更需要想办法加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扭转当前金融市场看跌人民币汇率的情绪。
对此,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则指出,尽管人民币依然面临贬值压力,但综合近期情况来看,一方面,央行“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外部冲击的考验;另一方面央行也有意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推动人民币在加入SDR后更快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向市场化推进
随着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加快,业界、学界就采取一次性贬值到位是否可行存在极大争议。对此,连平有不同看法。
“人民币小幅贬值对于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一旦实行人民币大幅贬值政策,如,一次性贬值20%,不仅难以判断贬值后人民币汇率是否将调整到位,还将强化市场贬值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的混乱。”
他同时指出,汇率的大幅贬值在政治上也是危险的。不但会被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视为采取“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政策,带来汇率贬值外溢的负面影响,还有可能造成国际汇率政策紊乱,而且,对于我国经济再平衡也将极为不利。
对于人民币汇改下一步方向,赵锡军认为,从国际收支状况来看,我国的进出口呈现顺差态势,特别是货物贸易,此外,我国进出口目前处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阶段,从低端向高端迈进,并不是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增加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下一步改革需要在现有的框架下逐步完善,继续完善的方向是,在今年10月份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之后,人民币除了要体现新的货币职能外,在‘后SDR时代’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加艰巨。”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开放并融入全球,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会向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和改革。”赵锡军坦言。(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