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被授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 沈向阳 摄
“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授牌现场。 沈向阳 摄
中新网南京10月13日电 (沈向阳 唐娟)13日,在浙江海盐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建设交流会”上,国家发改委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对历年中欧城镇化领域缔结的30对合作项目进行评比。其中,常州“中德创新园区”被授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称号。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到会演讲并接受授牌。
“中德创新园区”与常州结缘已有3年。2013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常州市市长费高云与时任德国埃森市市长帕斯签订了《中欧城镇化合作城市项目意向书》,正式启动“中德创新园区”合作计划。
“常州是一座拥有32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生产配套能力,是中国制造业名城;埃森是德国十大城市之一,是鲁尔工业区经济、服务及贸易中心,被评为欧洲文化首都。”谈及常州与埃森的“缘分”,徐光辉如是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德国已成为常州在欧盟地区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常州拥有德企144家,注册外资6.6亿美元;常州企业在德国投资22个项目,投资额1.7亿美元;去年常州对德进出口总额超过15亿美元,增长15.5%。
徐光辉介绍,常州“中德创新园区”包括研发园区、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现代商务区和生态宜居区五部分。该园区体现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注重文化与生态复合型内涵的培育。经过3年的努力,已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中德创新园区内的教育园区已成立“常州中德教育培训中心”和“AHK常州科教城研究发展中心”,为在华德资企业开展中国员工职业技术培训。园区高职院校分别与博世力士乐、卡尔迈耶等企业开展“订单”或“双元制”人才培养,第一期“双元制”人才培养已超过500人。
研发园区内已引进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多所著名高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国家级人才90名,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2500名;培育孵化的高科技企业已经达到1620家。
2014年,由被称为“21世纪达芬奇”的德国设计大师路易吉·克拉尼领衔,在该园区成立了“江南克拉尼设计院”。今年5月,为打造长三角企业对德合作的窗口,该园区内又规划建设了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徐光辉表示,常州“中德创新园区”将按照“德国技术+中国市场+常州产业”的逻辑,通过学习借鉴德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合作交流,使该园区成为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新技术孵化育成的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