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首发项目“带病申报”已成为监管部门IPO审核的一项重点
■本报记者 朱宝琛
不管是IPO申请文件的受理,还是IPO批文的下发,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上周五,包括中国银河证券、中原证券等28家公司申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当日,还有江苏吴江农商行等14家企业获得了IPO批文。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10月13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838家,其中,已过会83家,未过会755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702家,中止审查企业53家。
不过,随着10月14日14家企业获得IPO批文,过会企业数量已经降至69家。
最近三个月来,IPO审核的速度相较于此前几个月有所下降。《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注意到,8月份和9月份,发审委审核的企业数量只有10家和12家,而10月份以来,目前仅有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通过。
虽然IPO审核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审核的要求并没有放松。特别是在申报方面,堵住首发项目“带病申报”已经成为监管部门IPO审核的一项重点。
据了解,日前在杭州举行的2016年证券公司保荐代表人系列培训班(发行专题)上,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要求中介机构,审慎推荐IPO企业并进行持续跟踪,加强风险控制。对于不符合发行条件或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仍申报的企业,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处理”等手段,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包装上市、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已经有36家IPO排队企业进入“终止审查”的行列。据了解,这些企业中,有些是因为有了新的计划,如思进机械在接受IPO审查期间,有了经营战略及上市计划上的调整;楚源高新在接受证监会的IPO审查过程中,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有些则是涉及到多个问题,如财务方面的,就包括收入、利润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大额资金周转、资金往来行为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信息披露不完整性;申请文件出现多处业务数据差异和差错,信息披露不一致等。
而这也引起了相关行业协会的关注。《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解到,受协会委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于10月10日至10月25日举办的“企业并购重组审计与IPO审计培训班”,将就主板IPO审计实务、IPO审计的审计规划、IPO审计的特殊考虑、IPO审计中的盈利预测等内容进行培训;而厦门会计学院也将于11月下旬开办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IPO审计过程中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利用、中小企业IPO重点财务会计及审计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