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热点> 正文

上海将工业基地变成生态商务区 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郊野公园

图片均为上海廊下郊野公园。 (资料图片)

作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不久前公布了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在这份规划中,上海不仅提出2040年前的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的目标,同时提出,2040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公共空间供给,合理调控城镇住宅用地规模。

而实际上,2014年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已经达到3103平方公里,按此目标,未来可以利用的新增建设用地非常之少。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市能否走出原有的高密度超大城市发展路径,成为一个让市民满意、绿色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本报记者走进上海,实地探访了这座城市在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上的一些可贵探索。

百年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转身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也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的纺织、面粉、化工等工业在这里起步,孕育出“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火柴大王”等众多民族实业家。曾几何时,苏州河畔的传统工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曾面临生产下降,亏损面大,企业濒临破产等困境。沿河两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黑烟滚滚的老工业区。

但是,当记者近日走进苏州河畔的长风生态商务区,却是眼前一亮。这里高楼林立,绿意盎然,苏州河两岸的绿色长廊令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长风生态商务区绿色覆盖率已经达到近40%,比开发前增加22.3%,比上海同类社区高15%。大型绿地、城市树林、长风公园等,构成了城市中的“生态岛屿”,绿地腹地还建成了由上海火柴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等工业遗址。

在河畔边一座经过修缮的厂房里,坐落着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在这里漫步,可以体味过往苏州河边民族工业曾经的辉煌。

长风生态商务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超感慨地说,长风公园备受上海人喜爱,常有居民在这里攀登铁臂山,泛舟银锄湖,但路的另一边是老旧厂房,常常冒着浓烟,鲜有绿色。

而且,上海和不少城市一样,在城市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占比较高,集建区外工业用地分布散、效率低。这一点,在苏州河老工业区表现得非常明显。

过去,这里以化工、制造业为主,日排污水百吨以上企业众多、年耗煤量巨大。大量工业企业迁出时留下了许多厂房仓库,违法出租、违章搭建普遍,区域内道路崎岖,许多都是断头路。

为此,上海市普陀区委托专业机构规划设计,以“生态”为核心,通过综合开发,把这里建成集商贸办公、旅游娱乐、中高档住宅为一体的大型社区。

吴超表示,长风生态商务区经历了3次以上土地出让政策的大规模调整,这里始终坚持先收储后开发、先配套后项目,先商业办公后住宅,规划十几年没有改变,保证了园区的全面转型。

在改造中,围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新定位,长风生态商务区土地开发利用中既做“减法”,又做“加法”,一方面,坚决调整不符合发展方向的落后产业,在土地收储过程中,园区先后调整外行企业40多家;另一方面,又通过土地的二次开发,推动产业升级。

2014年,长风生态商务区开始打造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场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等平台激发活力,服务转型成效初显。目前,入驻集聚区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并购交易基金会员单位及投资类机构达到1100家,已经累计为2.3万家企业提供并购服务,实现并购交易2400亿元以上。

农村旷野化身郊野公园

从上海市一路往南,就可以到达廊下郊野公园。在这里,放眼望去,万亩农田丰收在即,一些树木错落其中,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里是上海第一个对外开放试运行的郊野公园。在这里,通过土地整治,减少了高危低效企业和破旧宅基地,留下了更多农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好机会。同时,通过产业带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综合保护处副处长夏杰表示,融合了“土地整治+文化”“土地整治+教育”“土地整治+运动”等新模式,上海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的七大郊野公园今年将开园30多平方公里,涉及整理耕地25.4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而是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抓手,统筹和整合涉农政策和资金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良好的田园风光、提供都市休闲游憩空间的郊野开放空间。

2012年,上海规划了21座郊野公园,并按照规划布局和近期实施可行性,确定了7个近期建设郊野公园试点。7个郊野公园各有特色,有以“农”为特色的廊下郊野公园、以近郊休闲型为特色的嘉北郊野公园、以远郊生态涵养型为特色的长兴郊野公园、以近郊都市森林型为特色的浦江郊野公园等。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上海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与世界其它主要城市比较也可以发现,上海人均公园面积及城市森林覆盖率均较低,森林覆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夏杰表示,上海城市生态资源不足,生态环境将会制约其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应加大城市生态环境空间比重,向世界生态环境优质大城市方向发展。

为此,上海市通过“土地整治+”拓展服务能力,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复兴。打造“土地整治+”文体活动、自然教育、艺术、互联网金融等,不断拓展土地整治内涵和外延,提升土地整治服务农村的效能。

比如,“土地整治+现代农业、自然教育”活动,通过吸引公众参与体验农耕文化,促进农业产业延伸。“土地整治+艺术”活动,以田野为背景,用旧门板、水缸作画布,把当代艺术从画廊转移到乡村田野。

有关专家表示,未来城市建设用地减量化已是大势所趋,上海的探索,不仅优化了城市生态空间,也为建设用地“负增长”奠定了基础。(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芳)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