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
海外网财经10月21日电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让阔别已久的债转股再次引起各方热议。
作为对政策的积极回应,10月16日,建设银行与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云锡集团”)在京签署总额近50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投资协议,同时成为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通常而言,最先“出炉”的方案有着极强的示范意义。日前,建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负责人、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张明合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早在年初建行就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委,探索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助力企业降低杠杆率。此次,与云南锡业的“牵手”也是国有大行与地方央企的首次试点。
其实“债转股”并非新鲜事,早在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规模共计1.4万亿。当时债转股主要是政策性的,即转股企业、转股的债权以及实施机构主要由政府确定,债转股涉及的资金也由政府从多个渠道筹集。
与17年前不同的是,本轮债转股重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能否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
“伯乐”难当 选准企业是考验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经历过“加杠杆”的疯狂后,正步入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之际,企业也势必承受“去杠杆”的苦痛,债转股则成为企业降杠杆、减轻债务负担的一个重要支点。
于银行而言,作为衔接企业方与社会资金方的金融机构,可以说扮演着“伯乐”的角色。而如何选准、选好转股目标企业将成为一大考验。
“之所以选择云锡集团作为市场化债转股的标的,是因为云锡集团遇到了暂时性困难。”建行债转股项目组负责人、总行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张明合在接受海外网财经采访时表示。
据海外网财经了解,由于有色金属的价格下降,过去3年,云锡集团累计亏损60亿元,净资产由150亿元下降到100亿元左右。借助金融工具实行债转股后,云锡集团将降低杠杆率、减轻债务包袱,轻装上阵。预计到2020年,云锡集团将以收入不低于810亿元、利润总额不低于23亿元的良好业绩回报投资者。
化解不良 风险把控是关键
但债转股不是免费的午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姚洋在接受海外网财经采访就表示,上一轮债转股曾给予很多高负债甚至全负债运行的企业喘息之机,使之卸下债务负担,专注提升经营业绩,但财政成本承担了化解不良的最终成本,实质上也是全民买单。
“此次债转股是银行风险处置的补充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国企改革涉及原有贷款的处置,通过债转股能完成债务重组,否则无法推进兼并重组。”姚洋直言。
根据投资协议,建行将采用基金模式动员社会资金投资云锡集团有较好盈利前景的板块和优质资产,首期募集50亿元,基金总规模将达100亿。该基金将由建行旗下的建信信托负责管理。建行会出一部分资本金,但主要还是向社会募集资金,如险资、养老金、券商以及银行理财等。
如何退出 市场化机制要坚持
至于退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则认为,当前债转股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
“《意见》中明确规定银行不得直接将债权转为股权,只能先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让第三方机构成为企业的股东。但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一旦债转股规模过大,获得股权的第三方机构就很难利用现有的市场体系正常退出,完成股权的二次转让和变现。”何帆坦言。
据张明合介绍,此次债转股方案中,建行在投资经营层面将作为积极股东,参与管理。退出可以按照市场化方式,将云锡集团未上市部分装到两家上市子公司,从而退出。此外有远期回购协议,双方约定,如果未来管理层业绩达不到预期,云锡集团将对股权进行回购,建行由此退出。
良药苦口 企业改革前路漫漫
然而,债转股只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负担、缓解暂时困难的一种手段,债转股到底能否真正让企业走出困境,还要看企业自身的努力,看企业能不能以债转股为契机,从体制机制、技术、管理、市场、资金等各个层面入手,突破各种发展瓶颈,实现企业良性运转的目的。很显然,推动企业改革,是目前国企债转股能否达到目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必须承认的是,本轮债转股才刚步入现实,商业银行参与债转股前路漫漫。”正如何帆所说,无疑,只有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途径,有的放矢地去完成企业的财务重组、资产重组和股权重组,助力企业实现经营脱困和产业升级,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债转股就不失为一剂化险为夷的良药。(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