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
相比于近日热议的“数字货币”,及对其是否会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担忧,纸币的过量发行或许才更吓人。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直属单位印制科学研究所2017年度人员招聘计划显示,拟招聘6名专业人士进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这使得数字货币再次成为热点。有部分舆论认为数字货币时代到来,纸币将消失等等。
对此,一位参与过数字货币研究的央行前官员告知笔者,对于数字货币,央行也是在研究阶段,能不能普及还很难说。
事实上,央行研究数字货币或受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及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影响。而现实中的货币,比如纸币、硬币根本不可能消失,否则农村边远地区怎么办?
现在,一元钱的货币表现形态是一元纸币和金属货币,未来央行发行的一元币就是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类似于虚拟货币,不过,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将会是法定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而比特币、Q币等其实不是货币,没有国家信用为其背书。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表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框架倾向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
这跟纸币进入流通领域相差不大。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也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再贷款或其他形式将数字货币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发放数字货币贷款,或者客户自愿将账户中的人民币按照1:1兑换部分数字货币。
央行可能不会随便发放数字货币,其发行依据跟现在发行纸币的依据一样。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各家银行用现有的实物货币跟央行兑换等量的数字货币。否则,央行会非常少量地增发数字货币,与防止通货膨胀来说,数字货币试验的作用要小多了。
不过,用数字货币最大的受益者是央行,因为无论纸币或硬币,都是有成本的。纸币的印刷比一般出版物要高,而硬币成本更高。比如去年二月,山东省临沂三人合伙造假1元硬币,投入18万仅造出16万,亏了两万多。一般来说,一元硬币跟实物价值等价,当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一元硬币制造实际成本可能会是纸币计的两三倍。
因此,丹麦等北欧国家本身就限制现金使用,主要是考虑成本,还有反洗钱和监控、降低逃税,减少非法交易等原因。而我们研究数字货币,也实属必要,包括美联储等很多国家央行都在研究或关注数字货币。
那么,数字货币发行会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是不会。现在流通的货币假设是100元,央行的数字货币将发行100元等价替换掉。当然,数字货币发行后,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理论上看可能会变大。但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这点变化也可忽略不计,因此,数字货币根本不会引发通胀。
事实上,引起通胀最大的根源还是来自传统纸币,央行前不久公布今年十月底的数据: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46.5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上月末低0.8%,比去年同期高9.9%。M1是极其容易变成流通中货币的,M1自下半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通胀压力巨大。如有人想制造假币一元的金属货币,用同样的材料制造,除去设备外,你亏损多少,实际通货膨胀率就是多少。
如此说来,吓人的不是数字货币,而是纸币。
□贺江兵(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