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6日讯(记者 马常艳)2016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一些错误倾向。地方政府对于“去产能、降成本”这种短期不利于“保增长”的问题并不热衷,而对于通过高房价来“去库存”、通过上项目“补短板”更有内在积极性,这对“去产能”、“降成本”的损害是巨大的,已经完全违背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
2016年12月2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6)》在京发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言。
今年以来,全国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总体取得了明显进展。
黄群慧指出,在各级地方政府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这些错误倾向表现在:
一是只关注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业负债高、成本高和存在基础设施短板等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本身,只就问题谈问题,而忽视了这些问题的背后结构性矛盾,没有下力量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
二是在“稳增长”的压力下,政府“选择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不愿意真心化解产能过剩,甚至以“补短板”的借口继续扩大属于过剩行业的产能,更有积极性通过推高房价来“去库存”;
三是过于机械地理解“三去一降一补”,看不到这五方面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缺少对经济工作的系统观,只是机械地将每项任务指标化,层层分解,但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这不仅使“三去一降一补”的各项措施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抵消,还可能对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黄群慧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四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要下大力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市场手段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深化长期结构性改革和解决短期供给侧问题的关系。只有推进结构改革,才能从长期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低端和无效产能过剩、高端和有效产能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才能解决潜在增长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亟待提升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关注“三去一降一补”中的短期任务同时,必须将更多地精力放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上。
第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整体改革推进与单项任务推进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任务,“三去一降一补”这五方面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必须树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观,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政策的协调性。各级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必须注意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效果的关联性,“各扫门前雪”的任务完成方式亟待改变,发展改革部门必须强化自己的总揽和协调职能。
第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中企业家角色和政府作用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意在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保证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在推动技术创新中,一方面要重视技术创新中的企业家的核心角色;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创建和完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