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上市房企上月海外融资162亿元环比增近3倍
去年11月份、12月份房企无任何一笔人民币公司债发行
证券日报 记者 王丽新
随着公司债融资渠道的收紧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房企融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据同策咨询研究部统计,2016年12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717.97亿元,环比11月份的363.72亿元增长97.40%。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份、12月份房企无任何一笔人民币公司债发行。此外,去年12月份海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61.72亿元,环比上涨近3倍。
同策咨询研究部研究员张吉辉认为,去年12月份房企融资额度环比大幅增加,虽然距离2016年度峰值仍有一定距离,但已远高于2016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人民币融资并未显现出任何特殊优势,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目前仍占有主导地位。
增资扩股频发
据同策咨询研究部监测,2016年12月份,上市房企融资活动频率增加,融资渠道多元化,各渠道所占融资额度大幅调整,境内再融资成为当月最主要的融资方式(42.36%)。其他融资方式包括:境内银行贷款(占比12.26%)、海外发债(10.50%)、委托贷款(9.71%)、其他债权融资(9.47%)、中期票据(7.55%)、海外银行贷款(4.58%)、信托贷款(3.54%)和海外配股再融资(0.03%)。
通过对比发现,上市房企主体或其子公司增资扩股式融资频发。
具体来看,中国恒大以增资扩股的方式为恒大地产引入300亿元的外部投资。另外,招商蛇口同样以增资扩股的方式为其未上市子公司引入合资方,股权融资达0.58亿元。其余部分则均为小额度的港股股票认购权计划。
此外,在12月份预案中,华夏幸福与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签署《增资协议》,引入不超过20亿元资金,其中9亿元注入注册资本以换取45%项目公司股权,多余部分则计入资本公积。
而同策咨询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上述40家上市房企实现的股权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304.33亿元,占12月份总融资规模的42.39%,相比11月的8.47% 巨幅增加。
事实上,《证券日报》记者从Wind咨讯获悉,2016年股权融资金额排名第4的行业即为地产行业,融资1473.3亿元,而通过增发募资行业排名第3的则是房地产行业,增发总额达1434.2亿元。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利用上市平台主体或其子公司进行扩股融资是企业优化债务结构的有效手段,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可通过引入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抵御市场风险,但同时也将伴生控股权之争等潜在风险要素。
不过,张吉辉认为,2016年底,大部分房企不论是银行授信,还是发债额度均受到限制,部分房企则谋求子公司的股权融资。虽然相较于上市主体定增融资来说,未上市子公司引入股权投资手续更加便捷。但是就融资成本来看,虽然缺少具体数据,但通常来说股权融资的成本无疑会高出债权融资许多。鉴于此,部分房企仍偏好于债权融资,因此转向境外渠道。
海外融资环比暴增近3倍
据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房企融资虽然仍以人民币为主,但其他币种、融资总量及渠道均呈现出多样化的势态。其中,人民币融资金额556.25亿元,占比77.48%,环比11月额度增长72.48%;美元融资总额为20.36亿美元(相当于141.49亿元人民币),占比19.71%;港元融资总额8.75亿港元(相当于7.84亿元人民币),占比1.09%。
另外,2016年12月份,新加入的英镑融资总额达1.01亿英镑(相当于8.6351亿元人民币);澳元融资总额0.75亿澳元(相当于3.7566亿元人民币)。
据张吉辉统计,在4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监测样本中,有10家房企在2016年12月份完成了外币融资,其中9家为港股上市或A+H股上市房企。
具体来看,12月份海外融资主要渠道也趋于多样化,中期票据、优先票据(公司债)和海外银团贷款均有涉及。12月份海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61.72亿元,环比上涨近3倍。
其中,拥有最低融资成本的企业来自于万科,其发行了6亿美元中期票据,三年期成本低至3.95%,远低于同期境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绿地控股当月所发行的三年期美元中期票据利率也仅为4.38%。
另有5家房企选择海外发行优先票据。其中,旭辉控股集团发行的5年期优先票据成本低至5.50%,与此同时,花样年控股所发行的2021年到期的1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高达7.39%。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以来,随着公司债发行窗口打开,且利率不断下行,上市房企一度蜂拥而至去发行公司债,海外融资平台甚至一度遭弃,但近期发行公司债这一融资渠道收紧,人民币汇率变动,房企又面临2017年一季度拿地补仓的节点,因此拥有H股上市平台房企马上杀入了海外债券市场,为新的一年拿地扩张储备“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