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小河
“分化”概括当前的新三板市场结构特点或许最为恰当。新三板企业数量众多,所处行业、规模、阶段、成长性等分化严重,市场越来越复杂。相对一级股权投资市场,新三板在很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与提高,但交易成本仍相对较高,市场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加上新增私募入市带来的增量资金,2017年新三板市场投融资供需失衡的情况将会得到一定改善,同时行业分化也会日益明显。从行业估值角度看,能源、有色金属、机械、交运设备、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等板块,A股市盈率超过新三板的3倍以上,这些领域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成为被低估的价值洼地。总体而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高端装备、新材料、体育和环保四大行业或将成为新三板牛股诞生领域。
机器人与3D打印处于爆发前夜
机械设备行业挂牌企业数量在新三板中位居第二大板块,挂牌企业数量占比达13.65%。高端装备制造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随着《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的落实,高端装备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认为,在高端装备行业,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市场前景巨大。目前,新三板中这两个领域的挂牌公司近50家,市值约120亿元。
工业机器人在很多流水化工序上可以取代传统人力,同时兼具缩短生产周期、便于从事高危高强劳作等优势,是推进工业4.0必不可少的“螺丝钉”。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证明,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与废品率;采用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零件的处理能力和产品质量等。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每万人30个,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7.5万台,同比增长23.7%,主要用户为汽车生产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力争达到15万台,2025年和2030年的销量目标分别为26万台和40万台。
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和下游的系统集成三部分。付立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游五大关键零部件分别为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目前这些核心部件多数依赖进口。中游和下游的竞争激烈,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具备优秀研发和管理团队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3D打印就是“增材建造”。通过三维数字模型设计和多种打印技术的结合,实现材料层层叠加以得到三维物体。3D打印最大的优势在于处理复杂结构和个性化生产,并延伸出流程优化、减少损耗、满足应急需求等优点。从成本和技术考虑,3D打印并不是对规模制造的颠覆而是补充与完善。
3D打印产业链分为上游的材料、中游的设备和下游的服务。国内材料、设备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低壁垒的成品制造服务环节是最易快速发展的环节,需要企业复合本土优势、发掘下游需求。下游需求中,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最为迫切,率先得到产业化应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在前期研发和样品试制、复杂零件生产和产品修复;生物医疗有广阔的个性化需求空间,目前主要用于口腔领域;而消费及需求仍需要长期的市场培育。付立春认为,目前3D打印产业有点类似2010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刚起步,标的公司少、收入小,概念性强,需要政策红利以及关键下游应用的驱动引发产业发展。
石墨烯市场将逐步打开
在制造业的链条中,材料行业处于上游,门类众多,对诸多下游产业影响深远。中国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建筑和民用等众多领域高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日益强劲。国内新材料产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自2010年起年复合增长率约25%,2015年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新材料产业正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速度快、销售国际性强的特点。
在新材料领域,石墨烯产业化有望进入高速增长。石墨烯在光、电、热、力等多维度均具备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独有性能。中国石墨烯产业联盟表示,目前全球石墨烯年产能达到百吨级,未来5-10年将达到千吨级。到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然而,一边是学术圈和资本圈的“火焰”,一边是产业化应用的“海水”。石墨烯从实验室走上商业化和规模应用途中,频频遇到障碍。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下游应用的持续开发。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化,成本将得到合理控制,下游市场需求将逐步打开。在国家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石墨烯产业化有望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预计在防腐涂料、锂电池材料、导电导热材料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石墨烯在这些领域往往作为添加剂使用,材料工艺要求低,技术难度相对更小。
业内人士认为,石墨烯最有可能在OLED产业上实现规模化应用。石墨烯是高画质、柔性超薄、高对比、低能耗的重要显示材料,同时也是硬度优良、导电优秀、柔性触控、超级透明的优秀触控面板材料。相对当前主流的显示器LCD,OLED最大特性是自发光,可以省去背光源等附件。OLED还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和透明显示,也是传统液晶显示器所不具备的。据介绍,苹果公司将在2017年新一代产品中应用OLED屏幕,这将给市场带来示范效应。
OLED屏幕属于电子化学品类,具有较强技术壁垒,下游客户通常是国内外知名大厂商。这种产业链属性决定了产品的推广和渠道并非核心要素,性能达标和质量稳定性扮演最重要的角色,相互间的合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考察与认证,而一旦这种合作关系得到确立,不会轻易变动。纵观OLED产业链,原材料技术壁垒高,终端材料生产主要由韩、日、德、美企业占据。而OLED中间体及升华前材料集中在国内。国内OLED产业刚起步,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能够在OLED中间体领域掌握技术并能够形成稳定产品、拥有稳定规模客户的企业,将率先分享红利。
IP资源抢跑体育产业
近年来,体育赛事运作向市场化大步前进,同时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全面发展。2016年5月,《体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万亿元,增加值为5494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
从体育产业11个大类看,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依然占据大头,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占到65.7%和50.2%;体育服务类的总产出和增加值只能占到12.9%和20.8%。而在美国体育市场,体育服务类的占比超过50%。
目前新三板共有60余家体育类挂牌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体育营销、体育版权、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金融、体育装备设备、体育传媒、体育社区、电竞、赛事运营、彩票、体育游戏、体育旅游、体育数据16大业务。
其中,赛事类公司大多以各种类型体育赛事运营和综合性赛事为主,包括电竞、水上、击剑产业等新兴运动项目。信息传播类公司以体育赛事传播推广为主。近两年逐渐突出“体育+”的理念,开始注重体育与娱乐、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融合。场地服务类公司中,健身场地服务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体育产业不断扩大,体育场馆及其他运动场地的开发与维护的重要性慢慢凸显。该部分的体育新三板公司阵容随之进一步加强。而体育用品公司则以运动装备、服装以及硬件设备三部分为主。
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资本化程度不高。在一级市场,万达、腾讯、阿里等巨头纷纷布局优质体育资源。在资本驱动下,体育产业投资并购基金纷纷成立,体育行业整体处于被挖掘和开垦阶段。在体育服务行业中,职业赛事与大众体育市场规模及产业占比都将大幅增长。
体育产业的一大切入点在于顶级赛事的IP资源。随着内容付费的习惯养成,稀缺的顶级赛事IP资源将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体育用户热情越高涨,商业赞助、转播权益和广告流量的价值越大,门票、装备等赛事衍生品的开发形式越多元化。同时,运营、直播、粉丝活动等全产业链配置的不断优化。
根据艾瑞咨询认为,全民赛事受政策影响小,长跑、马拉松赛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火热开展,已经成为全民赛事商业开发的最先爆发点。足球和篮球赛事关注度高,但受限于参赛门槛、场地、组织等因素,全民赛事的商业化仍处孵化期。自行车骑行即将成为跑步后第二个爆发的全民体育赛事。下游的体育场地、体育装备用品、体育健身乃至体育旅游产业都将受益。
环保产业迎来“双轮驱动”
环境问题持续成为热点,环保产业发展将迎来政策与需求的“双轮驱动”。新三板环保企业分布于各细分领域。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共104家,可以关注商业模式与细分领域上萌发的机遇。
在商业模式方面,PPP模式值得重点关注。PPP模式可以解决污染治理压力和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之间的矛盾,盘活政府存量资产,撬动万亿投资。政府从主抓投资转换到补贴运营,在项目运行效果和企业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以解决环保行业发展的需求。
在固废领域,新三板固废板块以危险废物处置发展最为抢眼。目前危险废物处理市场需求缺口巨大,但危废利用处置持证企业设施负荷率严重不足。同时,危废处理行业存在壁垒高,短期难以扩张,危废产生量与实际经营处理规模不均衡,跨界处理存在障碍等问题。当前,危废处置行业的特点决定具备资质、资金实力良好、具备终端资源的企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其中,资源化再生利用最具市场前景。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计划整治1992个城市黑臭水体,总长度5904公里,预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控源截污涉及的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亿元,千亿级市场尚未完全开启。在新三板水处理市场,企业以传统设备制造、传统污水处理为主。设备制造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从技术以及运营都难有大的突破,水处理应重点关注近年来政策倾向较为明显的黑臭水体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相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