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证监会出手整治地方交易所
部分股权交易场所违规上线私募债产生兑付风险;专家认为粤股交涉嫌将侨兴私募债变相拆分
新京报讯 (记者金彧)1月11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并部署清理整顿工作。
近期,本息合计11.46亿元的侨兴债违约事件将其债券承销商和债券受托管理人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粤股交)等区域股权交易所推向风口浪尖,将私募债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违规广告等乱象也遭到起底。
部分交易场所风险隐患依然较大
事实上,这是联席会议时隔5年再次对各类交易所进行清理整顿。
早在2008年,为了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各地陆续设立了一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不过,由于经营违规现象严重,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2012年1月批准成立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
本次会议认为,近期,部分交易场所违规行为死灰复燃,而且违法违规手法花样百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依然较大。一些交易场所公然违反国务院38号、37号文件规定开展连续集中竞价交易,诱导大量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参与投资;部分贵金属、原油类商品交易场所开展分散式柜台交易涉嫌非法期货活动;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等。
此外,部分地区盲目重复批设交易场所导致过多过滥,少数省市抢跑设立票据交易场所,部分股权交易场所违规上线私募债产生兑付风险。
“地方交易风险远高于新三板市场”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地方交易所由地方主导、地方设立、地方管理,在操作规则流程上带有很强的不规范性,很多地方交易所交易行为都带有杠杆和比较强的衍生功能,发展小散户,发展高风险的交易品种,把现货当期货炒,缺乏统一的监管规则。
他认为,这些地方交易所的风险甚至要远远高于新三板市场,应当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立底线监管思维,只有具有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才能够进入这个市场,同时应当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禁区”。
不过,董登新认为,地方股交所平台会进一步规范,但不是这次查处的主要对象和问题。这次重点查处的对象应是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大宗商品交易所。
- 链接
侨兴私募债拆分 粤股交违规
近期侨兴债违约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开信息显示,1月5日开始,侨兴债第三期至第七期陆续到期。1月6日,第三至七期到期的侨兴债合计本息为8.34亿元,至此,侨兴债产品将于1月12日全部到期。
根据投资者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多份合同显示,侨兴债三期到七期的产品被拆分为若干200万元的产品来售卖。此前购买过一二期产品的投资者向记者提供的产品合同也显示,侨兴债募资为200万元。
对此,招财宝方面表示,侨兴债券产品是由粤股交作为承销商,企业债的模式、规则和发布,还有产品投资人上限,都是由粤股交完成的,每一期产品均为200人,没有突破监管要求,同时,粤股交向广东省金融办进行了备案,之后才予以发行。
董登新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粤股交将10亿元的侨兴私募债进行违规拆分,拆为若干200万元的小产品分发到理财平台进行售卖,吸引普通投资者购买,涉及人数已经严重超过200人,波及数千人,这已经违反“私募证券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的规定,理应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