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登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2017年开年,从市场消息来看IPO加速推进。截至1月11日,超过10家公司的首发申请获得通过。
与之相反,在A股市场,垃圾股退市依然很难。这既是垃圾股的痛苦煎熬,也是垃圾股的不体面、毫无尊严的表现。2001年2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标志着A股退市制度的正式诞生。此前十年没有一家公司退市,2001—2007年间退市43家,年均退市6家。这是A股退市制度正常发挥功效的开始。不过,在随后九年(2008—2016年)中,仅有6家公司退市,其中,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没有一家公司退市。
退市制度规定:凡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被“暂停上市”,并给予一年期的“死缓”机会。如果一年死缓期继续亏损,则必须退市;如果一年死缓期扭亏为盈,则可申请恢复上市。然而,在2008年至2012年这五年间,A股市场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大批超级垃圾股长期停牌却不退市,其中,有十多家超级垃圾公司在已经连续三年亏损的基础上,停牌时间超过5年,甚至有3家公司停牌时间竟长达7年。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超级垃圾股居然在2012年底、2013年初集中“恢复上市”。
有人说,垃圾股死不退市,其根本原因就是退市制度有问题。笔者以为这一答案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A股退市制度经过四轮改革与完善后,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退市制度,多元化的退市标准已十分科学而周全。既有强制退市与主动退市政策,也有财务退市和非财务退市办法;既有连续亏损退市,也有资不抵债退市,还有营业收入不达标退市法则;同时,我国还有市场化程度极高的退市标准,比如,1元退市标准、成交额退市标准、市值退市标准等。
既然退市制度如此先进、如此完善,那么,垃圾股为什么仍然能不退市呢?
笔者以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地方政府不希望企业退市。因为IPO关系着税收和就业。二是股民不想垃圾股退市。如果垃圾股退市,参与暴炒垃圾股的股民必然会遭受损失。三是上市公司自己不愿意退市。上市公司一旦变成退市公司,基本上就等同于宣判了该企业的死刑,银行借贷更难、债券和股票融资也没有了。四是买壳企业不让垃圾股退市。而最后这一点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因为过去长期以来IPO审批制太艰难,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能够耗得过三年排长队等待IPO审批。
既然上市(IPO)艰难,大批企业必然不愿花费巨大时间成本去证监会排队等待不确定性的审批,而是寻找“制度套利”、“弯道超车”的机会。于是,它们直接去二级市场寻找“空壳”垃圾股。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先上市、后增发,最后由股民自愿买单,这就是保壳、买壳、炒壳的生态链和利益链。
说到底,IPO审批制与退市难不无关系。行政化的IPO审批制,不仅导致上市难、退市更难,垃圾股死不退市,更出现了盲目打新、疯狂炒新。这是A股市场的顽症,但不是绝症。针对IPO审批制的缺陷,唯一对策就是推行IPO注册制。因为IPO注册制是市场化、法治化的集中体现。2017年是人大授权注册制改革的最后一年,笔者以为需抓紧时间,尽快让IPO注册制落地、生根、实施。(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系主任,湖北省人社厅咨询专家,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专家顾问。
(欢迎转载,注明来源“中新经纬”,即视为已获转载授权。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