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短期低点探明 仍会反复震荡
本周,沪深市场主要指数均在周一(1月16日)经历了快速下探后的触底反弹,其中,上证综指、沪深300反弹较为明显,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较为弱势,上证50则继续保持强势。短期来看,市场的低点已经探明,春节前后再度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A股将在“原地踏步”中进行量能积累,最终选择方向。总的来看,今年的市场与2016年的1月份有一定程度的类似,市场本身缺乏弹性,需要有一次快速的深幅度的调整来制造上涨空间,过去一周A股市场的运行,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上涨空间。
从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来看,近一段时间,业内对于新股发行节奏的讨论是影响投资者情绪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数据来看,同再融资额相比,整个市场去年全年的新股发行融资额仅为1633亿元,资金规模体量较小,难以在实际层面对市场资金造成分流。而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发行的节奏与市场指数的运行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IPO对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投资者的心理层面。在经过这一段时间市场的反复消化之后,预计这种情绪将逐渐得到缓解。一旦投资者对于IPO常态化逐渐适应之后,这一扰动因素预计将逐渐消除。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小创类股票的稀缺性正在逐渐消失,投资标的的不断扩大使得这一市场板块前期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正在逐渐消失,预计其长期仍将持续估值回归之旅。
从宏观层面来看,整个市场对于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共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债券的收益率都相对于去年最低点有了大幅的上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这是货币政策中性趋紧的信号。从宏观发展态势来看,当前处于降杠杆、去泡沫,防系统性风险阶段,货币政策收缩是未来的大趋势。
从金融监管层面要求来看,MPA的引入,127号文的发布,2016年商业银行理财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反映了监管层正在开始重视银行自身的风险,以及银行和非银行之间的流动性风险问题。2016年是中国流动性较为宽松的一年,但是A股市场却未能有所表现,其中原因包括,一方面,投资者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较为忧虑,另一方面,包括商品、债券等其他大类资产的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股市场的资金。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系统的监管如果能够降低投资者的忧虑,宏观经济增速能够稳定,微观端的企业盈利改善能够持续,A股市场相对于其他资产将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际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从监管部门的执行情况来看,这一精神将贯彻2017年整个市场。从过往经验来看,一个不具备赚钱效应的市场显然是不利于股权融资功能的发挥的。
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压力有所减缓。2016年12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3178亿元,较11月份规模缩减约700亿元,资金外流的形势在12月份略有放缓。进入2017年1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有所升值,同时外管局加强了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的管理,对于个人购汇违规行为进行依法惩处。2017年1月份外汇占款下降幅度可能有所减少。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人民币贬值压力越大,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资产面临的压力也越大,过去数次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下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A股市场的恐慌情绪。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A股市场的稳定。
在市场层面,国企的混改仍然是2017年A股市场唯一确定的且具有共识的主线。2017年需求走入短周期的高点,总体看唯有依靠深化改革释放红利稳增长。同时,结构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效率一路降低,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混改才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效率。近期,各地纷纷召开地方两会,其中,国企混改无一例外地被列为2017年重点工作,其中,福建、北京、青海等力推员工持股试点,尤其是北京,不仅明确混改试点领域,还敲定了6家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上海、云南、新疆、吉林等地则积极推进市属企业上市及资产证券化。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混改也进一步提速。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地方国企改革政策出台落实期,从市场表现看,国改主题自2016年12月12日低点启动以来,以央企为主要成份股的国资改革指数和国企混改指数期间最大涨幅分别为10.7%、13%,未来一段时间,国企改革主题仍将有概率获得超额收益。吴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