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2日讯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中国经济数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这份中国经济“成绩单”有哪些亮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赵云城、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贾海、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孟庆欣、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邢志宏、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为中国经济网撰文,围绕2016年全年工业形势,全年投资形势,全年消费品市场,全年CPI、PPI,全年居民收入进行深入解读。
2016年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工业经济企稳迹象明显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呈现生产运行平稳、效益明显改善、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特点。
一、工业生产运行平稳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增速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8%,二、三、四季度均增长6.1%,工业生产增速基本维持在6%左右小幅波动,企稳态势明显。
工业品价格持续明显回升。2016年1-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逐月收窄,9月份由负转正,终止了54个月连续下滑的走势。四季度加速回升,其中,10月份同比上涨1.2%、11月份上涨3.3%、12月份上涨5.5%。全年下降1.4%,降幅较上年大幅收窄3.8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2016年,在统计的58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一季度增长面为61.3%、上半年为64%、全年为66.9%。传统产业中的表面活性剂、镀层板(带)、海绵钛等,新兴产业中的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等细分行业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出口增速由降转增。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0.4%,而上年为下降1.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3%、二季度增长0.8%、三季度增长1.3%、四季度增长1.9%,呈现逐季回升走势。
用工需求趋稳回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万多家被调查单位的用工需求上半年保持平稳、下半年回升明显。从四个季度看,用工需求较上季度回升的企业数占被调查单位数的比例分别为10.4%、10.3%、11.6%和13.2%。
小微企业景气回升。2016年,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虽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呈现逐季低位回升的态势,四季度已回升至近两年的最高点。分季度看,一季度的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为87.2、二季度为90.6、三季度为92.0、四季度为93.3。
二、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2016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而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企业效益较上年明显改善。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4.5%,增速为2014年7月份以来第二高点。总体看,企业效益改善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加快以及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原煤、钢材、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了煤炭、钢铁和石油加工等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提高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成本降低也提升了企业盈利空间,2016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可比口径)。
三、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采矿业由增转降。2016年,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由上年增长2.7%转为下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2.1%、二季度下降1.6%、三季度下降1.4%、四季度下降2.5%,总体呈现快速下滑态势。其中,煤炭开采业增加值下降1.5%,上年为增长1.9%。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增速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3%、二季度增长6.1%、三季度增长5.1%、四季度增长3.6%,逐季回落态势明显。其中,钢铁行业增加值下降1.7%,上年为增长5.4%。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3.5和4.8个百分点,较上年分别加快2.7和0.6个百分点。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在工业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钢铁、煤炭行业完成了去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11月末,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库存同比继续下降,延续年初以来的去库存态势;11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1-11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6元,同比减少0.14元(可比口径),降成本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新增长点对工业生产发挥积极拉动作用。2016年,有万余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
电子、汽车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导行业。2016年,电子、汽车行业现价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达到7.5%和6.9%,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7.9%。符合消费升级发展方向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SUV、新能源汽车等生产均保持了较高增速。
钢铁、煤炭行业增长明显放缓。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当前重点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钢铁、煤炭价格有所回升,行业效益好转,但产能过剩的总格局并未改变,2016年两个行业对工业经济的增长均为负拉动。
总之,当前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较快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工业经济企稳迹象明显。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工业经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固有矛盾仍在化解过程中,传统产业增长仍有不少困难,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仍然艰巨复杂。下阶段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 赵云城)
2016年投资增速缓中趋稳 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需求不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2016年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已出现企稳态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积极因素正在累加。
一、 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回升
(一)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升,12月当月投资较快增长。2016年9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企稳回升,结束了连续15个月下滑的态势,特别是11月份以后回升步伐明显加快。2016年制造业完成投资18783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12月份制造业当月投资增长10.4%,增速比11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当月增速为全年最高。
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主要行业投资均有所改善。2016年装备制造业投资7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1.9%;与食品、服装、健康等有关的消费品制造业投资53726亿元,增长8.1%,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0.9%,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增速稳步回升。2016年民间投资36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随着企业效益的持续改善以及相关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民间投资增速自9月份起已连续4个月回升,阶段性筑底迹象明显。
民间投资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18.1%,增势平稳;第二产业增长3.2%,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领域投资增长10.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5%。
二、分产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一)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平稳,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2016年,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5.4%,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已经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运行态势良好。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9.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行业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9.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2.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0.4%;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1%。地区结构中,中、西部地区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6%,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薄弱领域,“补短板”效果明显。
二是科教文卫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科、教、文、卫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教育投资增长20.7%,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7.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6.4%。科教文卫领域投资的较快增长有助于改善民生、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是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蓬勃发展。2016年,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1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增速比第三产业投资高7.4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0.2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4.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在新经济的带动下,2016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已成为第三产业投资中新的增长点。
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在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2016年完成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房地产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增长动力明显改善。
2016年,工业投资227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投资均呈较快增长。
一是新动能发展力量不断积蓄。2016年,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22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工业投资高10.6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技改投资稳步增长。2016年,工业技改投资9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比工业投资高7.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0.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当年工业技改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1.1%。
(三)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涉农领域投入不断加大。
2016年第一产业投资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投资1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中,农业投资增长30.4%,渔业投资增长21.8%。此外,在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水利灌溉工程等涉农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三、中西部地区投资较快增长,分地区投资结构持续改善
2016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引领全国,投资比重有所提高。全年,中部地区完成投资15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西部地区完成投资154054亿元,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中西部18个省份中有14个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中西部地区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2.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7%,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2016年,东部地区完成投资249665亿元,增长9.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1.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6年东北地区投资虽呈下降趋势,但四季度以来下降幅度已明显收窄。
四、积极因素不断累加
(一)新开工项目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一直高位运行,全年增长20.9%,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在30%左右,这将对2017年的投资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效益、PPI等指标好转,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信心。2016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涨幅为全年最高。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9.4%,当月利润增速更高达14.5%。工业品价格的明显上涨说明国内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有所缓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出现了明显改善,这些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促进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的企稳回升。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提质的运行特征,充分地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的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但当前投资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如新动能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投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传统产业由于价格上涨带来的投资回暖是否具有持续性;另外房地产市场销售放缓使企业对开发投资趋于谨慎等,这些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 贾海)
消费对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增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消费品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网络零售等新兴业态快速增长,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亮点频现,城乡市场差距不断缩小。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3万亿元,达到332316.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除特殊说明外,以下均为名义增长),增速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但高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从季度走势看,增速稳中有升,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0.3%、10.2%、10.5%和10.6%。其中,12月份消费品市场增速比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创年内单月增速新高。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最终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年15.8个百分点。
二、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态增长有所回升
网上零售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5亿元,增长25.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2.6%,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网络零售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据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反映线上线下融合程度的我国网络零售渗透指数逐步攀升,尤其是2016年二季度大幅提高到148.5,三季度保持在146。
传统零售业态增速总体回升,但内部业态发展有所分化。据测算,2016年,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中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4和3.9个百分点,超市和百货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6和1.4个百分点。
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情况良好,服务消费市场不断壮大
与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升级类相关商品销售亮点纷呈。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13.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保持近12%的较快增长。汽车类商品中升级型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和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据乘车联数据,2016年SUV销量增长43.6%,远高于普通轿车增速;新能源汽车销售32万辆,增长8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4万辆,增长116%。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旅游、电影等娱乐休闲体验式消费旺盛,据国家旅游局预计,201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为4.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有望超过4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9万亿元。据万达院线报告显示,2016年,万达院线观影人次达1.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2%;实现票房76亿元,增长21%。
四、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部分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
吃穿用生活必需品稳步增长。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吃穿用类比上年增长10.5%,增速略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0.5%和11.4%。
部分居住类商品增速增长较快。受房地产销售回暖的拉动,居住类相关商品增长较快。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4%,增速保持在12%以上。
五、汽车销售增速同比回升,石油及制品类零售由降转增
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汽车类销售增速明显加快。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年汽车类销售增长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年底汽车市场销售强劲,11月、12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3.1%和14.4%。据乘车联数据,12月狭义乘用车销量达到270万辆,为单月历史新高。
受成品油总体均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止跌回升。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而上年为下降6.6%。分月看,自8月份起,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六、餐饮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乡村市场增速持续高于城镇
餐饮消费增速快于商品零售。2016年,餐饮收入357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快于商品零售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乡村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上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带动乡村市场销售快速增长。2016年,乡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比城镇快0.5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七、区域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品供给稳定增长
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较快。伴随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比上年增长11.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消费品供给稳定增长。今年以来,消费品工业生产和进口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汽车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和食品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5%、10.8%、10%和8.8%,分别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9.5、4.8、4和2.8个百分点。同时,全年消费品进口增长11.4%,高于同期全部货物进口增速1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 孟庆欣 )
2016年CPI温和上涨 PPI由降转升
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涨幅比上年扩大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降幅比上年收窄3.8个百分点,从动态看,出现由降转涨。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由降转涨,反映出经济运行中积极变化累积增多、市场形势稳中向好的新态势。
一、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涨幅比上年有所扩大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价格涨幅缓中趋稳,2015年1.4%的涨幅为近五年最低,2016年价格涨幅略有扩大,但涨势温和。分月看,2016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在1.3%-2.3%之间波动;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CPI)基本稳定,月度同比涨幅在1.6%左右。
多数食品价格保持平稳。2016年食品价格上涨4.6%,影响CPI上涨0.9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鲜菜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0.71个百分点,而其他大多数食品市场供需稳定,价格运行平稳。2016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粮价保持基本稳定,为CPI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猪肉价格前高后稳。201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同比涨幅较大,之后在政策作用和价格信号的引导下,生猪出栏量增加,猪肉价格逐渐回落趋稳。鲜菜价格起伏相对较大。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鲜菜市场供应偏紧,致使2月份和3月份价格上涨较多;随着气温回升,鲜菜供应增加,4月份至6月份同比逐步回落;受降水和基数等因素综合影响,7月份至11月份鲜菜价格同比逐月回升;年末受暖冬气候影响,鲜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至较低水平。
服务性消费活跃,带动服务价格平稳上升。2016年我国服务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0.8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断扩大,2016年家政服务、课外教育、养老服务、健身活动、旅游等服务价格分别上涨5.7%、3.7%、2.5%、2.1%和2.0%。部分公共服务领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改善。长期以来,部分公共服务产品价格扭曲,不能正确反映市场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行业发展,通过价格改革,理顺价格机制,更好地发挥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作用。CPI中部分公共服务价格出现了温和上涨,2016年医疗服务、停车费和市内公共交通价格分别上涨3.5%、2.2%和1.9%。
工业消费品价格走势温和。2016年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0.08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逐年回落。2016年工业消费品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下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幅逐月扩大。尽管2016年下半年PPI在生产资料价格回暖的带动下显著回升,但生活资料价格长期保持稳定,PPI对CPI的传导相对温和。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降转升,但全年仍为下降
2016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工业品价格降幅明显收窄。2016年PPI下降1.4%,比上年收窄3.8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降幅最小的一年。
PPI月度环比、同比相继转正。2016年以来,PPI月度环比、同比结束历史最长时间下降后,相继转正。PPI环比连续26个月下降,于2016年3月份由负转正;PPI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于2016年9月份由负转正,而后涨幅逐月扩大,12月份上涨5.5%,创2011年11月份以来月度同比涨幅新高。目前,工业品价格总体上已回升至2015年1月份的水平上。
重点行业价格带动作用突出。从重点行业看,2016年7-10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价格同比先后由负转正,对PPI的带动作用突出。2016年四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3.3%,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7.1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由三季度的持平转为上涨11.0%;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由三季度的分别下降1.2%、4.9%、3.1%和1.0%转为分别上涨25.9%、9.6%、3.3%和2.5%。据测算,上述六个行业对四季度PPI上涨的贡献率合计达到94%左右。
价格上涨行业个数逐渐增加。2016年,在上游行业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同比上涨的行业个数从3月份的9个,增加到9月份的17个,12月份的32个,价格上涨面向中下游行业有所扩散。12月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出厂价格同比由1月份的下降转为分别上涨0.5%、0.7%和3.9%。在工业品价格涨幅扩大的带动下,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向好态势逐步稳固。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9.4%,其中,采矿业利润降幅收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
总体来看,随着市场形势的继续好转,2017年PPI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但由于目前工业领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PPI的进一步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 邢志宏)
2016年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 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
据对全国16万城乡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与前三季度持平;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到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
人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略快于人均GDP增长。201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实际增速为6.7%,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6‰,扣除人口总量自然增长因素后的人均GDP实际增速为6.1%。尽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略低于GDP总量增速,但从可比角度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高于人均GDP实际增速0.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0.4和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3下降为2.72,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工资、经营、财产三项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4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665元,名义增长6.9%。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房地产、科教文卫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较快,对冲了采矿、制造、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工资增长放缓乃至下降对工资性收入的负面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022元,名义增长9.2%。主要是农民工返乡和就近务工增加使本地农民工数量增长3.4%,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增长6.6%,两项因素叠加带动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仍然增长较快。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218元,名义增长6.6%,其中人均三产经营净收入增长10.6%。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89元,名义增长8.6%,其中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增长9.9%,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增长12.4%。
转移收入加快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259元,名义增长11.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主要是各地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善民生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综合扶贫力度空前加大,低保、医疗标准陆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惠农补贴陆续发放到位。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扶贫和补助补贴收入增长13.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获得的直接到户扶贫款增长187.0%;人均从政府得到的实物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长30.4%;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14.4%,人均离退休、养老金收入增长12.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翻番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201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2016年为23821元,2011-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1301元,扣除物价水平,累计实际增长62.6%,为到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据此测算,在未来四年内,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5.33%以上,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就可实现。
二、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
城乡居民消费平稳增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7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30元,名义增长9.8%,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城镇居民1.9和2.1个百分点。
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7.0%,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1%,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9.3%和32.2%,分别比上年下降0.4和0.8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3.3%,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7.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与个人发展和享受相关的支出增长迅猛。居民人均居住、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增长9.6%、9.7%、12.3%和12.0%,增速比上年提高2.8、2.8、0.8和0.4个百分点,人均文化教育支出也保持了11.2%的较快增长。更进一步看,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13.7%,购买化妆品等个人用品的支出增长16.8%,美容美发洗浴支出增长12.2%,购买汽车等交通工具支出增长19.8%。居民也更加乐于购买社会化服务,居民人均用于家政服务的支出增长24.7%,居民人均用于旅馆住宿的支出增长11.7%。
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5.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2016年全国居民中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为87.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户比重为90.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有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70.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有洗澡设施的户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获取饮用水无困难的户比重为94.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居住竹草土坯房的户比重为1.2%,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明显。2016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7.7辆,比上年增长21.9%;每百户助力车拥有量为53.2辆,比上年增长11.6%;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90.9台,比上年增长11.5%;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为93.5台,比上年增长5.0%;每百户抽油烟机拥有量为48.6台,比上年增长6.3%;每百户热水器拥有量为76.2台,比上年增长7.0%。其中,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更加明显,部分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上升速度较快,每百户家用汽车、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拥有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1.3%、22.7%、13.6%和19.9%。
(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 王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