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侯小溪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显示,2016年收益可比债券型基金共806只,其中收正的568只,共涉及241位基金经理。无论偏股型基金还是债券型基金,基金管理者中一直都有新鲜血液在补充,而在债券型基金中,任职年限较短的基金经理表现怎样,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更容易出现债券型基金新锐呢?
债券型基金
新锐收益普遍不敌老将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显示,2016年全年,806只收益可比的主动管理债券型基金中,共568只基金收正,涉及基金经理241人(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只基金分开计算)。
其中,如多位基金经理管理同一只基金的情况中,仅计入名次为第一名的基金经理,则10年以上基金经理13人,5年至10年的基金经理76人,任职期限在2年至5年间的基金经理101人,1年至2年间的39人,不足1年的13人。2016年取得正收益的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基金经理中,任职期限在1年至2年之间的,仅16.18%。
而对比在股票型基金中,2016年,取得正收益的偏股基金共79只,涉及基金经理66人。上述基金经理中,任职年限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2位。任职年限为5年以上10年以下的基金经理共12位。任职年限为2年以上5年以下的基金经理共26位。任职时间为1年至2年之间的,共26位。任职时间少于1年的基金经理有1位。2016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中,年限在1年至2年之间的达到26人,占39.99%。
由此可见,相对于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中,“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现象更难产生,更需要时间的积淀。而任职期限在1年至2年之间,取得正收益的债券型基金经理,也更难能可贵。
小公司更易产生
债基基金经理新星
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管理的收益收正,任职期限在1年至2年之间的债券型基金经理,共涉及25家基金公司。而与偏股型基金新锐多产生于大公司、老公司不同的是,新锐基金公司更易于产生新锐基金经理。
25家基金公司中,成立时间在10年以内的有10家,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共25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产生小鲜肉的基金公司中,北信瑞丰基金、圆信永丰基金、泓德基金、创金合信基金等多家成立年限较低的基金公司,亦培育出了获得正收益的新锐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虽然产品数量多、管理规模大,但诞生新锐债基基金经理的数量反而较少。而在这方面,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反而较多。
据2016年末数据,管理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中,诞生新锐债基基金经理的仅包括博时基金、兴业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在内的8家公司,这与偏股类基金新锐的诞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任职年限在1年至2年的偏股基金正收益基金经理共涉及20家基金公司,而其中,千亿元级的基金公司共10家,占据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