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汇大数据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当前共计有75只公募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正在发行。正在发行的基金产品中,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仍是新基金发行的“主打产品”。年初至今,新基金发行中,债券型基金发行有所降温,而偏股型基金成立规模等有所表现。近期,还有部分公司重点推出自己的量化基金、定开债基等产品。
总体而言,年初至今,新基金发行基本平稳。但是在发行规模和单只产品规模上有所下降。特别是近期新基金“踩线发行”的情况(即募集金额刚达2亿元的成立门槛,持有人户数则也是刚好超过200人的最低要求)愈演愈烈。鸡年“基市”也有不小变化。
稳中有变
财汇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当前市场上共有75只公募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正在发行,另有16只基金产品等待发行。正在发行的基金产品中,债券型基金有22只(长期纯债型基金19只),占比达29.33%;混合型基金40只(其中平衡混合型基金30只,偏债混合型基金10只),占比53.33%;股票型基金9只(普通股票型4只);货币式基金3只;另有1只QDII产品。
对比此前数据发现,近期新基金发行情况相对平稳。部分量化基金、定开债基等吸引市场注意。例如,继成功推出申万菱信量化小盘基金、申万菱信沪深300增强基金等绩优量化产品后,申万菱信近期再度推出新品——申万菱信量化成长混合型基金;在保本基金发行受限等的大背景下,近期定开债基成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发行主流,当前有民生加银、农银汇理、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正在发行定开债基。
梳理2017年初至今的数据发现,进入2017年,新基金发行市场出现不少特点。招商证券数据显示,今年1月,共有93只新基金成立,总规模为339.2亿元,发行数量高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但规模略低;单只基金的平均首募规模低于前一月;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单只基金平均发行规模相对前一月大幅下降;各类基金月平均发行规模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1月,偏股型基金新成立规模最大,有51只偏股型基金成立,规模达232.7亿元;与前几个月相比,偏股基金发行规模回落。1月有31只债券型基金成立,规模达75.6亿元;在前两个月共发行2141亿债券型基金之后,债券型基金发行回落。7只货币基金发行,规模为17.9亿元;4只QDII基金发行,规模为13.0亿元。此外,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1月受理的基金产品申请中,常规产品有66只;创新产品有8只,均为基金中基金(FOF)。
“基市”寻机
年初至今,新基金发行还有一个特点是“踩线发行”的情况逐渐增多。所谓“踩线发行”是指新成立的基金募集金额刚达2亿元的成立门槛,持有人户数则也是刚好超过200人的最低要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产品中,有一大半都是踩着2亿元的门槛发行的,且持有人户数也多是仅略超200人。在银行委外资金等的影响下,新基金产品正在逐渐远离庞大的首发规模。
除了“新春上新款”以外,农历鸡年开启之际,基金机构在看到市场震荡调整的风险之外,更多的已经在挖掘震荡走势中的机会,并布局中长期市场的机会。
近期,公募货基产品迎来“小阳春”。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纳入统计的633只货币基金(A/B/C/D/E/R类分开计算,下同)今年以来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3.24%。因资金市场政策风向陡变,节后业内主流看法认为,货币基金今年有望接棒债基,摇身而成为2017基金市场最受欢迎的品种。其中,一直在场内货币基金市场拥有绝对“老大”地位的华宝添益,开年以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持续保持在3%以上的相对高位;此外,2月7日鑫元货币B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更是一度高达4.124%。
对于股市表现,浦银安盛最新观点认为,1月汇率企稳、货币偏松、宏观数据真空,是对股市友好的时间窗口,但市场表现低于预期。近期央行连续上调MLF、逆回购、SLF利率,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但“稳健中性”的定调并不是加息周期,“变相加息”更多是针对年初银行放贷冲动,同时推进金融机构“去杠杆”。由于实体经济同时受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的上升是否传导至实体经济,需要时间来观测,因此短期股市可能重回震荡格局。记者 徐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