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开年以来持续强势表现,通过港股通渠道“南下”的资金量显著放大。22日,沪市港股通流入额达到45.11亿元人民币,创年内新高,23日流入额达到26亿元,同样处于近期高位;深市港股通流入规模在春节后显著上升,保持在5亿元附近。分析人士预计,增量资金的流入将具有持续性,港股具有配置吸引力,短期调整将创造更好的买入时机。
资金流入有望持续
万得统计显示,截至2月23日,沪港通制度下的港股通已经连续40个交易日实现资金流入,2017年以来的累计流入规模达到496亿元人民币,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自开通以来一直保持资金流入,今年内累计流入规模达114亿元人民币。
在资金持续涌入的推动下,春节假期过后港股市场成交量稳步上升,日均成交金额从此前的500多亿港元上升至800亿港元左右,其中在15日,港股大市全日成交额达到1110.35亿港元,创下五个月新高。
行业人士认为,增量资金的流入将具有持续性,在内外资共同推动下,港股存在进一步上涨空间。香港中环资产基金经理杨延德指出,春节过后,无论是险资还是私募都很积极地利用港股通渠道“南下”,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南下”资金活跃,意味着对香港信心增强,形成撬动作用,促使更多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张忆东、资深策略分析师李彦霖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保险、基金、银行等机构资金将是内资流入香港的主力,配置需求潜力巨大,增量资金具有持续性。在A股举牌模式受制约后,港股低估值蓝筹股对险资的吸引力更大,保守估计2017年保险资产3%的资金将配置港股,至少有2500亿人民币的增量资金。公募基金有望带来500亿元的增量。银行理财资金也有望带来千亿以上的增量资金。
过去一周,恒生指数在24100点附近震荡整理。广发证券分析认为,从港股自身来看,数周的持续上涨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抛压,投资者情绪可能会比以往更为敏感,市场的短期波动风险不容小视。但从中长期来看,港股的估值水平仍然是成熟市场的相对低位。目前内地经济正处于复苏期,叠加互联互通带来的两地市场风格的收敛和资金流动的便利性增强,有望使港股通范围内的优质公司享受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
南向资金偏好凸显
板块方面,港股市场本轮反弹呈现普涨格局。万得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周期板块领涨香港市场,恒生原材料指数以26%的涨幅居首,工业、地产建筑业、资讯科技业涨幅也都超过10%。而表现最差的电讯业涨幅也有近5%的涨幅。
南向资金更偏好银行、保险、汽车板块。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吉利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股份、长城汽车等成为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排行榜上的常客。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本轮行情下,两地上市的公司中以金融、可选消费行业AH溢价缩小幅度最大,而公用事业、材料、能源和工业AH溢价降幅较小。沪深港通中,南向资金买入金额最多的标的,也以金融、地产和消费为主,这与保险在A股的投资风格一致。
高挺表示,未来南向机构资金将继续对A股和港股市场的相对估值和表现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于AH上市的公司来说,银行的AH价差已经接近历史均值,其A股溢价继续缩小的步伐和动力可能会减小。而保险、多元金融和可选消费目前的AH溢价仍高于历史均值,价差继续缩窄的可能较大。其次,对于A股和港股整体市场的行业估值来说,险资较偏好的地产、医疗保健、可选和日常消费行业在港股对应的2017年市场一致预期市盈率相对A股整体行业估值偏低,未来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或有助于提升上述行业在香港市场的估值,从而缩小AH行业估值差。记者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