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超
保监会近期相继对投资风格激进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作出处罚,特别是对二者投资违规行为的处罚引发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在权益类投资“超限”、炒股“快进快出”等问题被监管之后,险资在A股下一步的打法整体上正在向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主流”趋同。
分析人士认为,在蓝筹股普遍成为险资耐心吸筹的对象的同时,保险机构的投资决策将在风险防范导向下更注重稳健。此外,保险资管业的发展也在取得新的进展,股权计划和债权计划投资齐头并进。未来,保险资管机构自身发行的资管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有望增强。
险资举牌退潮
保监会2月末连续出手,对投资出现违规的前海人寿、恒大人寿进行处罚,引发市场普遍关注。据披露,前海人寿存在权益类投资比例超过总资产30%后投资非蓝筹股票、办理T+0结构性存款业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资质不符合监管要求、未按规定披露基金管理人资质情况、部分项目公司借款未提供担保等五方面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的行为。恒大人寿未按照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要求开展股票投资,短期炒作相关股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相应的,保监会对两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作出处罚。
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2016年都在A股市场引发过热议。此前,前海人寿举牌多只个股。而恒大人寿则在购买多只股票时控制仓位接近但未达到5%,被称为“准举牌”。两家公司在A股市场的各投资账户中,万能险账户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Wind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16年三季报披露,前海人寿账户成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53家上市公司中,38个账户为万能险产品账户,包括“万能型保险产品”、“聚富产品”、“海利年年”等,占比接近72%;恒大人寿账户成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10家上市公司中,9个账户为“万能组合B”账户,占比达90%。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2月22日指出,万能险自2000年进入我国市场,到2016年,万能险业务占市场份额31.4%,与普通寿险、分红险形成了三足鼎立、均衡发展的局面。总体来看发展是健康平稳的,风险是可控的。但是,少数保险公司万能险业务一险独大,且期限普遍偏短,这有可能导致业务大起大落,公司经营的不稳定性。另外,短期负债配长期资产,形成资产负债错配,这有可能给公司经营带来现金流承压的风险隐患。
2015年险资举牌、2016年“宝万之争”等事件将部分保险公司万能险产品和资金运用风险推上风口浪尖。业内普遍认为,以万能险为主打产品的保险公司需要调整业务结构,顺应监管要求促使万能险更多体现保障功能,而靠万能险冲保费支持投资的做法将逐步减少直至消失,但万能险账户在资本市场上仍将发挥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浙商证券分析师杨云表示,2016年全年,万能险销售量保持高速增长,但销售都集中在一季度。一季度后,万能险销售的年保费规模受到监管,除安邦人寿与恒大人寿这样的“新晋”万能险销售大户以外,去年规模较大的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未来万能险的年销售量主要挂钩净资产、业务占比、偿付能力充足率,预计险资举牌行为将继续收敛。
伏击蓝筹效法“定投”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前海人寿权益类投资比例超出30%后投资非蓝筹,恒大人寿短期内迅速进出部分股票,成为外界对险资发生误解的因素之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监管层出手制止有助于业内外正确认识险资角色。下一步对投资激进的保险机构的限制,将成为推动保险业权益类投资走向健康方向的“冷静期”。未来,保险资金整体风格将“合流”,向谨慎稳健方向发展。
北京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张明(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保监会2016年多次强调防范投资风险,而相应工作也落实到投资业务部门负责人具体执行。他说:“之前风控部门也在强调股票投资要谨慎,年末的时候把股票池中的一些表现比较‘妖’的股剔除出去一批,后续一直在跟进关注股票池的调整。”
张明表示,在选股风格上,同业普遍认为蓝筹股的稳健性值得重点关注,中小创中一些具有成长潜力的板块或个股可以适当考虑,但大举入手必须等待右侧信号出现。他说:“指数调整的压力从2016年开始一直存在,险资必须稳健逐步入场,才能最大化地分散风险,而这也是对相关机构择股能力和耐心的考验。现在即使对于一些优质蓝筹,我们以类似定投的方式逐步操作,小步进场。”
业内人士认为,从2017年的整体形势来看,权益类投资面临一定机会。中华保险研究所总经理郝联峰预计,2017年处于宏观经济周期中基钦周期扩张期(2016年1月—2018年4月),股票市场表现偏强。2015年6月—2021年11月,股票市场的整体风格偏向价值股,因此,建议今年投资以低PB、高ROE、大市值等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股。2016年之后,股权投资相对降温,因为风格转向价值股,而股权投资的标的还是成长股。
郝联峰表示:“成长股近年的估值在不断压缩,市场行情偏冷,最冷时预计在2019年。下一轮股权投资的时机是在风格转向成长股时,最好的时点预计是在2023年,那时市场风格已转向成长股,整个市场上涨,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升温。”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较长时间,市场利率还将持续在低位徘徊,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将保持下降趋势,而保费规模却稳定持续增长,让保险机构的资产端配置承受一定压力,短期内“优质资产荒”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保险机构谋求的是长期稳定收益,现阶段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多,适当提高在资本市场中业绩稳定的大蓝筹股投资配置,对于保险资金而言是大势所趋。资本市场目前的市场底部运行区域已经较为明朗,投资安全边际较为明显,保险资金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不仅不会撤出或减少投资,而且会增大对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的投资。最近一年来,低估值蓝筹、股权分散、有稳定的资本回报率和分红、有良好的现金流等特征的上市公司频频受到保险资金追捧即是证明。
保险资管股债双收
保险机构在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目标的压力下,优化包括权益类配置在内的大类资产配置已迫在眉睫,而保险资产管理业面临相应的挑战。华泰证券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十几年,我国保险公司快速发展,保费复合增速达19%,保险资产规模复合增速25%。一方面,2014年以来,保险利率市场化为保险公司大幅获得保费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2016年以来,随着刚兑的打破以及个别信托公司、P2P平台的信誉损失,大量资金投入了保险寻求比较合理的回报。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近年来保险资产规模的加速上升,为保险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投资压力。为了覆盖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和营销成本,保险资产管理必须要有所作为,做出变革,单纯指望在债券市场的固定收益投资来获得足够的年化回报是不现实的。
华泰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保险资管公司应该从保险公司的下属机构转变为社会财富的管理机构。除却传统的保险资金受托资产管理,还应该提升主动的第三方资产管理能力,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保险系公募基金、企业年金管理等,这些业务将是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整体而言,我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发展方向可涵盖第三方资产管理、丰富债权类资产投资产品、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发展资产证券化等另类投资业务、加大养老地产投资、设立专业子公司等领域。
保险资管业的产品注册也在取得更多进展。2016年12月,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26项,合计注册规模610.18亿元。2016年,23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注册各类资产管理产品152个,合计注册规模达3174.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57个,注册规模1477.53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77个,注册规模1001.86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8个,注册规模695亿元。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年以来,各保险资管机构已经至少参与近40个投资计划项目,主要是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不动产债券的投资计划、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产业发展基金、城市建设基金等。
与此同时,保险资管业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各类金融机构发行资管产品受到的约束有所区别,投资工具的使用、投资范围等标准不尽相同,保险资管所面向的投资者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保险资管业尤其需要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长远来看,保险资管机构自身发行的资管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有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