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元,即可以“消费贷”的名义轻松贷款,填补首付缺口?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疑似被监管明令禁止的首付贷披着“消费贷”的外衣在广州死灰复燃。
贷款是否真的那么容易?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发现,消费贷确实存在门槛较低、用途难以追踪、多家银行可以同时授信等乱象,但真的打着“交首付”的名义想从银行借款,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以成功。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银行在消费贷款的宣传中暗示资金可以用于购房或者填补首付资金缺口,则涉嫌违规。
“首付贷”重出江湖? 虽被禁止但有人“钻空子”
近日,有市民向羊城晚报报料称,被监管明令禁止的首付贷在广州死灰复燃,而且披上了消费贷款的外衣,月入过万元即可轻松获得20万元以上的银行贷款用以填补首付缺口。
首付贷,即借款付购房首付,因为容易引发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早已被监管明令禁止。
“首付贷”真的披上“消费贷”的外衣卷土重来了吗?
此前据媒体报道,在广州,不光是小额贷公司,多家正规商业银行也挂着消费贷的招牌,做着首付贷的买卖。
据媒体报道,广州某银行天河区一支行房贷负责人曾透露,公积金缴存金额达到2000元/月、月收入过万元的情况下,可以贷出20万元—30万元左右的消费贷用于填补首付。而另一家银行的天河支行则显得更为高调,直接以广告的形式告知客户,通过身份证和银行流水可以贷出5万元至150万元不等的首付贷。该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因为国家禁止做首付贷,该贷款是通过消费贷的形式贷出资金。
首付贷卷土重来,与羊城晚报此前报道的楼市“双合同”现象也有关联。因为部分楼盘当前价格较高,超过了政府限价,开发商采用“双合同”的方法卖楼,导致购房者首付成本剧增,一些人无力一次性拿出首付,因此开发商就利用“无抵押信用贷款+房贷”模式来操作。
记者实地走访
几家银行回绝首付贷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东风东路沿线和中山大道附近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进行咨询,当记者提出想以付首付的名义借款时,几家银行均予以回绝。
不过,一名业内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目前存在部分贷款者利用银行漏洞,用消费贷款、工资贷款等充当首付贷。
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当前各家国有、商业、城商行和农商行均有个人贷款业务,其中消费用途的被称为“消费贷款”,此外还有代发工资行推出的“工资贷款”等,这些都属于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
由于各家银行当前竞争激烈,上述贷款的门槛普遍不高。一般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工资证明和银行流水,此外还有部分银行要求房产证明(物业证明)、婚姻证明等。
一名银行人士表示,消费类贷款并非广州独有,近年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有各类名目繁多的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由于难以实际监测到贷款人的真正用途,所以难免会被人“钻空子”。
记者亲身体验消费贷
四家银行授信共80万元
到底个人可以贷多少消费贷?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以一名媒体从业者的身份和信用状况,四家银行对记者授信总共达80万元。
包括两家国有银行、两家商业银行在得知记者工作单位后,根据记者的信用资质分别给予15万元、30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授信额度。此外记者还发现,在支付宝、微信上的在线贷款项目中,记者都可以轻松获得较高的额度。
有两家银行更是主动向记者发送手机短信,邀请记者体验该行的小额免抵押信用贷款。记者问到为何被选中,两名银行的客户经理回答大同小异,即工作稳定且信用资质较好。
值得留意的是,几家银行的授信额度并不代表实际贷款发放额度。有银行客户经理就直言,如果客户同时在多家银行都贷有消费类的无抵押信用贷款,他们会酌情考虑降低实际贷款额度,避开风险。
有律师对记者表示,将资金用于购房首付属于监管机构严令禁止的行为,2010年出台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多家银行和按揭中介均表示,在广州现有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顶风作案为客户首付贷“出谋划策”,即使有此类情况,也仅是客户个人行为。记者 戴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