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作为高送转炒作历来最集中的板块之一,其投资逻辑悄然发生变化。分析人士指出,次新股投资不再仅追求其高送转的炒作预期,存量资金选股越来越偏重业绩和成长性等内在价值。
高送转老套路失灵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根据已披露的年报,沪深两市超过240家公司提出了送转分红方案。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24日表示,前期,沪深证券交易所已发布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实施“刨根问底”问询,开展对高送转内幕交易核查联动,集中查办了一批借高送转之名从事内幕交易或信息披露违规案件。邓舸介绍,送转股属公司自治范畴,但部分内部人将高送转作为掩护其减持的工具,伴生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泰证券研究指出,每年半年报及年报披露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状况的直接背书,高送转主题大多能走出独立行情。同时,持续性高送转既能扩张股本,又能拉低股价,直接带来股价的边际弹性改善。
随着监管趋严,2017年以来市场对高送转反应更为理性,高送转投资逻辑已然生变。中泰证券研究人员指出,根据证监会的监管口径,针对高送转的监管重心主要针对“高送转+减持”、“高送转+股权激励”等市场套利行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两者的存在更多是历史存量,预期未来的增量不多。
上交所表示,截至3月24日,沪市仅25家公司推出2016年度高送转预案,比去年同期减少四成。高送转公司的股价走势总体平稳。披露预案后3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不足2%,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个别明显脱离基本面的股票,在监管问询后股价均出现明显下跌,理性投资氛围正在形成。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监管趋严加上部分推出高送转预案的企业基本面不甚乐观,虽然监管机构未对“高送转+减持”、“高送转+股权激励”等设置窗口期,例如规定高送转后多久能进行减持或进行股权激励,但是资金明显对“高送转+减持”等题材弃之如敝履。
次新股投资回归价值
次新股历来是高送转标的集中涌现的板块。中泰证券指出,作为初上市发行的公司,由于发行规模受限于整体行业市盈率,所以大多数情况下,IPO仅仅是其完成上市融资的第一步,后续的再融资诉求普遍较强烈。再融资新规的出台,使得次新股的低股本成为最明显的短板,所以高送转成为其扩大融资规模的有效途径。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下半年以来IPO发行频率明显加快,考虑到“要保证好公司及时上市,用两三年时间解决IPO堰塞湖问题”,预计次新股稳定供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常态,其中诸多次新股具备高送转的潜质。
随着监管趋严,次新股高送转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某大型券商分析师建议,弱化高送转的送转指标,转而关注送转的年度持续性,除了大市值传统型白马股、处于业绩拐点的中市值标的,还有持续送转并具备成长性的次新股。
川财证券研报认为,与过去炒次新股的逻辑不同,近期炒作次新股时更偏重价值,低估值的次新标的以及传统估值较低的板块中的标的往往会受到投资者青睐。次新股炒作不再仅仅追求流通盘小、卖盘少、稀缺性,而是越来越注重基本面,存量资金选股越来越偏价值,包括其业绩方面具备相对明确的预期以及个股的成长性。记者 张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