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7日监管部门发布有关委外定制基金新规之后,各家公司踊跃与机构客户探讨新规之后的产品形式。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资金委托方的意愿不变、公募委外产品的红利仍存,但今年委外在公募基金中的规模增速将明显放缓。对大资管行业而言,资管总规模增速会继续回落。
规模较大的机构将受益
3月17日,证监会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机构监管通报,严禁公募基金“通道化”,要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同时,通报明确了委外定制基金需采取封闭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发起式基金形式等模式;若不是委外定制基金,单一持有人占比不可超过50%,并覆盖到已获批复但尚未募集成立的基金,对于已成立的委外定制基金也将一视同仁。
与以往各家公司发行产品时争分夺秒、试图抢占先机的状态不同,在面对这类定制产品时,许多公司都选择慢下来,先仔细研究最新规定,再做进一步动作。记者了解到,当前多家基金公司都在和合作的委托资金方商谈发起式委外定制基金的具体形式。
同时,虽然全新的委外定制基金还没有正式“出炉”,但深圳一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正在募集的基金中,仍然还是有委外资金在申购,只是申购的比例、产品成立的户数等都是按照最新的规定来执行。当前正在发行的基金中,共有59只偏债基金(这类基金中出现委外定制基金的几率更高);自3月18日至3月29日,便无新基金开始募集。
“基本面还是没有变。”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包括银行、保险等资金委托方的委托外部投资需求仍然存在,公募委外定制基金的红利仍存。目前来看,虽然委外规模增速放缓,但规模仍会增加,只是委外定制产品的形式会更加规范,风险更加可控。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现在委外客户更看重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更倾向于借助专业资管机构进行托管。规模较大、管理能力更强的机构会受益,但规模小、管理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机构,增速会放缓。记者在向去年规模排名靠前和排名靠中后的基金公司了解情况时,的确得到了不同反馈。前者与委外客户沟通较频繁,后者则表示不太清楚客户当前的意愿。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机构部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市场情况和去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去年业内普遍认为委外资金不断扩张的趋势不可抵挡,公募作为委外投资的机构之一,势必会有较大发展机遇。而面对去年多方提出的委外定制基金存在的风险,该人士告诉记者,当时有关委外定制基金的窗口意见,让业内感受到监管部门试图控风险的意图。“但新规的力度比之前预期的要大许多,公募、银行、保险等等涉及委外投资的委托方全都在观望中。”他说。
大资管行业迎来整顿期
新规发布至今已有近两周时间,委外资金在公募基金行业,甚至大资管行业中的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业内人士分析,2017年是资管整顿期,资管总规模增速会继续回落。
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委外资金结构将发生变化,会更偏好利率债,利空信用债。同时,委外资金今年的风险偏好较之前有所提高。一些收益较稳定的主动权益类产品、量化产品中都有委外资金的身影。目前银行等委外资金的普遍做法是:先定好股债等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再挑选多个管理人分别进行委外投资。私募也开始进入委外权益市场分一杯羹,量化多策略产品是委外资金主要关注的方向。
不同类型银行委外规模增速预计会有变化,据申万宏源证券分析,近两年较激进的城商行、农商行,预计委外增速会明显放缓,此前较保守稳健的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预计委外增速反而会提升。
其次,委外资金来源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总规模会继续增加。银行委外资金有表内自营资金、同业资金以及表外理财资金。预计会出现同业和表外理财占比缩减,银行表内自营资金占比提升的格局,整体规模并不会直接下降,只是新增规模小幅回落。结构变化背后对应的是对利率债和信用债需求力量的变化,对利率债偏利好,而对信用债略偏空一些。
第三,委外的操作方式会有变化。原来委外以直接成立定制公募基金、专户或者资管账户的形式,可能转为更多地采用FOF或者MOM的形式运作。原来的委外账户,市场除了通过场外场内加杠杆外,还通过代持等形式隐性加杠杆,以坐高收益,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场外杠杆、场内杠杆都做了直接限制。整体上看,2017年各种形式的杠杆率将有明显下降,而这对信用债也整体偏空,预计2017年信用利差中枢比2016年整体上行。记者 姜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