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4日电(记者何欣荣)国务院日前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与2013年的总体方案和2015年的深化方案比,新版方案有何亮点,如何体现“新作为”?记者近日采访了上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
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确立了“三区一堡”的新目标:即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新版方案有不少亮点,其中之一便是首次明确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何为“自由贸易港区”?在国际上,自由贸易港区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种自由贸易区。“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区港一体化,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让货物自由流动,为市场主体创造一种‘境内关外’的环境。”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表示。
根据《方案》,上海将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上海初步的想法是不搞大拆大建,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研究一套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国际水准的监管制度。
此外,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要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金融是其中的重点。
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表示,上海自贸区要打造成“一带一路”投融资的中心,需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市场的深度合作。依托上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境外优质企业除了上市,目前可以更多地利用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