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6日电 (夏宾)“不是不想富,借钱没门路。”从南方的江西到西北的青海,与记者接触过的贫困户们都发出这样的一句感慨。如果把脱贫看作一项事业,贫困户们有想法,只是缺少了“天使投资”。
在中国官方提出“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后,如何解决农村贫困户贷款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由于农村征信体系缺失,而农户手中的动物、禽类也不能作为标的抵押给银行,导致农户尤其是养殖户获得贷款一直是一个难题。
在科技金融席卷中国大地之时,大数据为解决上述难题另辟蹊径。将大数据嵌入猪肉供应链,增强金融机构对农户放贷的风控能力,这正是互联网信用评估公司闪银在推动的事情。
具体来看,闪银将线上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和德国IPC微贷模型实地调查相结合,获取超过300个维度的农户资料,并在数秒内将评分结果反馈给审核人员。
作为闪银的合作方,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农信宝借助闪银的大数据信用评估模式,联手针对生猪养殖业推出信贷产品。农信宝CEO金聃炜称:“利用大数据的信用评估体系来审核,可以使得从申请授信到得到授信结果最快2天,从申请用款到放款t+1。”
在农业领域,闪银的风控思路是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此过程中收集相关信息,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坏账的风险。
闪银CEO支正春表示,一般来说农村金融的单个客户风控成本至少要1500元,若加入大数据信用评估体系则可帮助金融机构将风控成本降至数百元。
如此一来便大幅降低了养殖户的资金成本,不仅更便利地获取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还避免了寻找民间借贷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压力。
良性循环不仅于此。支正春指出,银行给农民放贷款的风险一般在5到10个点坏账,特别是像各地的农信社,基本上在30%以上了,而利用大数据信用评估,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带来了坏账的降低。以上述闪银联手农信宝推出的信贷产品为例,目前实际坏账率在1%以下,实现了多方共赢。
“养猪场其实和工厂一样,有很多流程管理和成本管理是可以依靠数据与技术优化的。”支正春告诉中新网记者,大数据嵌入猪肉供应链中绝不仅仅是解决融资问题。
支正春指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为养猪户或养猪企业搭建监控体系,送上更多“福利”。比如获得更优的选种方案、观察生猪的成长相关数据等。“获得每头猪日进食量与体重增长的数据关系,从而改善喂食方式以求得更高的效率。”支正春说。
未来,随着更多科技金融公司下农村帮农户,大数据的力量将深入各类产业链获取相关数据,助推农业普惠金融,让农户、甚至贫困户顺利拿到脱贫的“天使投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