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欣)随着年报业绩披露已经逐步进入尾声,高送转预期个股逐渐淡出投资者的眼光,填权个股替而代之迎来投资者的关注。本报记者粗略统计,截至上周五,共有35家公司除权后股价低于5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低价股。
不过,并非所有除权低价股都可以上演一波填权行情。其中高送转叠加业绩增长股长期填权概率较高,往往能走出长线一些大牛股。
截至目前,共有427家公司(剔除已实施分红送转方案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度分红送转预案,其中,114家公司年度拟每10股送转10股以上,39家公司年度拟每10股送转超过20股,9家公司的送转比例更是高达10:30以上,10送转10股以下的公司为40家。10送转10以上的高送转公司家数占所有预案公司的比例高达27%。
根据高送转预案公司的最新收盘价计算,和邦生物、兆驰股份、凯迪生态等36家公司除权除息后股价将不足10元,成为低价+高送转双概念股。和邦生物最新收盘价5.11元,按照每10股送转12股的分配预案折算,除权后仅2.32元。
在高送转概念股炒作周期中,利润最丰厚的往往是填权阶段,因为,除权后股票价格低了,市场投资者会普遍认为,既然上市公司敢于高送转,后市成长性被看好,所以,又引来资金进行填权行情的炒作,在牛市往往把股价又炒到除权之前的价格。
机构 业绩和行业决定能否填权
有券商研究报告显示,高送转炒作可以分为三阶段,一是预测阶段:在上市公司还没有公开高送转预案之前,市场各方推算哪些股可能会高送转,就开始提前炒作了。二是预案阶段:公司一公布高送转预案,这个阶段的炒作就开始了。三则是填权阶段。
但也并非所有除权低价股都可以上演一波填权行情。今年3月23日,飞凯材料小幅低开,一度冲高后快速杀跌翻绿,午后开盘直接封上跌停板。截至收盘股价报26.72元,跌幅10.00%。该股除权后走出惨烈走势的原因在于高送转预案推出不久,公司一股东即抛出减持计划,拟在2月23日后开始减持。此外,该股去年业绩下降逾三成。
本报记者发现,高送转叠加业绩增长往往能走出长线一些大牛股,尽管短期填权走势不怎么样,但是长期填权概率较高。例如大华股份自2008年上市以来,已经实施了5次高送转方案,总股本和市值均有大幅度提升,还有东方园林、同有科技等。
而除了业绩,所属行业较为强势是高送转填权行情中表现较好的公司的另一个特征。根据太平洋证券研究,高送转填权中的强势行业有以下几类:1.周期向上(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筑);2.子行业分化景气(工业机械、化工原料、化纤);3.大消费(文化传媒、休闲用品、食品、纺织服装);4.产业链景气度高(软件、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5.政策扶持(环保、航天军工、半导体)。
提醒 大盘入敏感区 买入可等等
“现在股票该不该买?”上周末,有广州投资者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提出疑问。有专业人士建议,虽然中长期对A股不悲观,但短线A股可能再度进入阶段敏感区域,限售股解禁规模较大,沪指3300点附近波动可能会加大。这也意味着,在市场近期走势不明朗中,不妨等等再买。
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指数已经连续报收四根大阳线,涨幅较快,且离前期高点3301.21点阶段高位只有0.44%的空间。大盘指数可能再次进入敏感区,如果能成功翻过并站稳3300点,就有望突破去年11月份以来的箱体震荡。但如果雄安新区概念逐步分化并回落后,没有其他热点承接,沪指有可能在3300点附近冲高回落,并重新撤到3200点附近。
同时,本周A股沪深两市限售股规模突然飙升,也给相关个股带来一定压力。统计显示,本周沪深两市共有25只个股涉及限售股解禁上市,数量共计175.11亿股限售股,以上周五收盘价计算,解禁总市值为959.48亿元。解禁市值不仅是今年以来单周最大值,也是今年全年第五大解禁高峰。
因此,投资者暂时不必着急买入,可以等待短线市场方向稍有明朗后再买入。古振华指出,市场整体或仍在箱体波动中,投资者需要精选个股,关注雄安概念股以及硬资产大消费类个股,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
高送转情况
从各公司具体情况看,合力泰、赢时胜、易事特等9家的送转比例较高,达到10送转30股;美盛文化、珈伟股份等24家公司提出了每10股送转20股以上的方案;中珠医疗、山东华鹏、中文在线等59家公司拟每10股送转10股至20股之间。
填权股看点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填权是概念,业绩才是基本。炒作填权股一定要与业绩挂钩。根据太平洋证券对往年填权个股的研究,高送转填权中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其过去四个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增速转正、增长、高增长、加速增长。换言之,业绩是成为高送转填权中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的必要条件。
关注近期相关宏观经济数据
1、根据国家统计局日程安排,4月12日,将公布3月份CPI和PPI数据。下周一(17日),将举行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
2、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社会消费零售以及全国居民收支情况等也在17日发布。
3、18日还有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化情况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