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雄安新区、大湾区概念等影响,内房股近期颇受追捧。其中,不久前公布了凸出业绩的中国恒大(HK.3333)在短短约11个交易日,股价累计升幅达3成,最高曾创8.73港元历史新高。
在投资者连续追捧的背景下,恒大4月13日发布公告称,当日以17.4亿港元回购公司2.03亿股,占已发行股份1.475%。业内人士认为,恒大股价表现强劲,此番再大手笔回购,凸显了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业绩增长潜力巨大
近段时间楼市调控不断升级,以优胜劣汰为标志的行业分化加剧。恒大作为内地大型开发商的代表,保持了业绩的连年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恒大实现3734亿元销售额,增长幅度超85%;2015年销售2013亿,同比增53%;2014年销售1315亿,同比增31%。2017年首个季度销售额达1069亿,同比增长逾六成,预计今年销售还将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储备,恒大同时具备了量和质的优势。其目前已经在全国209个城市布局近600个项目,土地储备总面积达2.29亿平方米,世邦魏理仕对此估值为7005亿元,且七成以上项目位于一二线城市,极具增长潜力。
“恒大业绩增长强劲,基本面好,这是投资者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分析人士认为,恒大的地产主业今年已经开始由‘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根据预期目标,其核心业务利润率每年以2-3个百分点的增速提升,届时将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润。
不仅如此,恒大四大产业“定局”为打开盈利空间提供了更多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研报开始从多元化聚焦恒大,认为恒大完成由房地产业向“房地产业+金融业+健康业+旅游业”转型,并明确不再进入新的产业,将有利于不断释放业绩增长潜力。
估值或迎回归
“恒大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其认为,2016年恒大销售额达3734亿,力压所有同行成为房企一哥,其市值仅为1135亿港元。而中海、碧桂园的最新市值则分别达2553亿港元与1653亿港元,差距十分明显。
事实上,恒大的业绩与估值的“不匹配”,已引起了不少机构的关注。记者注意到,在恒大年报发布后,花旗、美林、海通、国泰君安在内的十余家境内外大型机构纷纷给予恒大“买入”评级,花旗、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分别给予10港元、12.4港元、10.8港元的目标价位。
海通证券认为,公司营收稳健增长,现金充裕,考虑其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给予公司 2017 年15倍PE,目标价10.8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花旗称,恒大去年业绩符合预期,管理层开始追求“规模+效益”,同时承诺偿还永续债,这将逐步释放股东收益,维持恒大“买入”评级,将目标价从8.68港元上调到10.8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