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金融> 正文

杨涛:想浑水摸鱼的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回归理性

作者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目前,互联网金融整顿已经进入中期,“热热闹闹”的纷乱场景逐渐淡去,行业逐渐回归理性。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3月底, 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281家,相比2月底减少了54家。其中问题平台10家(跑路4家、提现困难6家)、停业平台49家、业务转型平台7家。

由此来看,随着渐趋严厉的整治措施出台,各类“跑路劣币”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互金企业主动“离场”或转型,说明前期的“泡沫”和“非理性”在逐渐弱化。笔者以为,当前,除了短期应对监管约束,更需深入思考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看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源泉,在于推动实体部门“内生”的金融创新,加速传统金融“脱媒”。随着金融创新的演变和信息技术的腾飞,原有依靠银行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方式,实际上一直在被“脱媒”,只不过,近年来伴随“虚拟一代”生活方式的演变,这种冲击更加突出。对于实体部门,尤其是服务业部门来说,可以跳出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依赖,自发地推动相应的金融服务功能实现。当然,这有赖于监管部门的宽容,但是却符合了金融回归实体的主流。应该说,与电子商务相联系的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创新都是其中的代表。由此而言,未来真正有生命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还是要看如何与实体、产业更有效的融合。

其次,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一是需要有效定位服务对象。传统金融体系被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更注重资金需求者,尤其是大的资金需求者,而对中小需求者以及资金供给者的服务严重缺失。互联网金融则走向不同的侧面,一方面,无论从各类模式及产品设计,还是宣传方面,现有各方焦点都过于注重服务资金供给者,尤其是为居民提供高回报的理财和财富管理产品等;另一方面,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真实作用,以及与包括小贷在内的线下非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实质性区别,在现实中的研究和关注还非常不足,对于居民金融需求的支持也有所不足。由此来看,互联网金融创新旨在强调避免传统弊端的同时,也要有效实现服务资金供给与需求者的平衡,找出真正符合商业原则、可持续且能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路径。

二是必须认清,现有的很多所谓互联网金融模式,包括本土化的P2P网贷等,之所以前几年能够获得巨大发展空间,除了政策宽容之外,更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尚未真正完成,资金价格的“多轨制”仍存在。就此意义上讲,现有许多互联网金融模式所谓的“革传统金融体系的命”,实际上也在革自己的命,一旦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要素流动壁垒不断消除,结构性金融供求失衡的局面改变,则现有许多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会大大弱化。正如在美国,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资金需求者多数都能从现有体系中获得满足。因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的践行者、投资者、受益者还是关注者,都需要从整体上、从长远来认识其模式的可持续性所在,把握中长期发展轨迹。

再次,对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其面临的挑战并非仅来自于互联网金融,而是在经济产业结构变迁、市场化改革推进、国际化挑战加剧、消费者主权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所面临的二次改革压力的总体现。互联网金融借助几十年信息技术革命扑面而来的活力,只是为这些危机和压力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引领主题。人们喜欢谈及的是,比尔盖茨在1994年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将银行比作恐龙,认为银行客户将在未来流失到其它高科技金融服务提供商。如果做另类解读,我们会发现恐龙存活了2亿年,且一直在食物链的顶端,而商业银行已有历史不过几百年,由此来看似乎银行的地位仍然长久。

我们想强调的,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或者非要去赶时髦搞电商平台或P2P网贷,或者以互联网金融为名重启表外的影子银行业务,或者夸大其词来继续寻求政府父爱支持,而是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策略。另一方面,透过互联网金融的表象,认清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真正危机与挑战,包括:可能与全球同步的下一个经济衰退周期;准备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带来的竞争加剧;面对金融消费者主权时代的来临,更强调客户导向,而非神坛之上的“供给创造需求”;新的产融结合时代,金融与非金融部门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创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出现等。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真正归宿,还是应回到金融科技的主线上,即真正实现科技对于金融功能与产业链的全面重构。笔者认为,未来金融科技的影响方向有几大方面。一是传统金融业态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有可能出现全新的要素特点。例如,类似于英国Atom Bank那样的一些完全基于手机APP的银行,使得银行发展脱离PC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国外监管部门也是经过不断的考察才给予其全牌照。二是可能会产生许多利用金融科技做金融“小而美”的中前台业务的机构,在金融产业链中拥有自己的分工定位。三是出现着眼于金融垂直生态、金融全产业链控制的新金融巨头。四是作为小型金融科技企业,纯粹为现有金融体系提供新技术外包,而不涉及金融业务自营。五是单纯做金融科技而非金融业务,但却不仅是从事简单的技术外包,而是着眼于利用金融科技进行金融基础设施改造,为金融活动提供开放型平台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