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经验》和《关于将福州等19个城市列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对在全国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指导意见要求,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风貌特色初步显现。
自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4月将海南省三亚市作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之后,相关部门以及试点城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以及试点城市的增加,实际是对城市主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城市的主政者而言,“城市双修”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短时间内要完全改变和理顺一个积垢重重的城市的机能和面貌是不现实的,需要运用极大的智慧和魄力,突破一些困难和阻碍,才能真正对城市机体的调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在 “城市双修”浪潮已经涌起的背景下,城市主政者需要迈过哪些关,迎接哪些考验呢?
首先,要过“观念关”,要坚持以先进理念为主导。“城市双修”对城市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刮骨疗毒”,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一场“革命”,这就需要城市主政者转变思想观念,并且以先进的理念为主导,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城市双修”。从三亚的成功实践来看,三亚市委、市政府正是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直面生态风险和城市乱象,将“城市双修”作为综合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行动,更是以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大脚革命”的美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疏通大自然的经络,解决长期困扰居民和广大游客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为城市建设革新洗面,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态、健康和丰产之大美的欣赏,最终使得上自书记市长、下到每个乡镇和街道的干部,都能理解到美丽三亚应该是什么样的,最终孕育而成“城市双修”的合力和势能。
三亚红树林公园修复前
三亚红树林公园修复后
其次,要过“财力关”,要积极探索多种资金模式。“城市双修”绝不只是表面的恢复绿化、修复秃山、拆掉不和谐建筑那么简单,它需要填补城市建设历史欠账,优化城市空间环境,重新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这就要加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重点工程,同时又涉及加大拆迁安置力度、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和规模等,要敢于投入、舍得花钱。这就需要城市主政者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比如将重要的“城市双修”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保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双修”项目,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筹措社会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吸收民间资本进入等。
第三,要过“技术关”,以优秀的实践和经验做保障。在这一方面,三亚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三亚白鹭公园的生态修复,让白鹭进城,营造了人与白鹭相携而游的浪漫场所。比如东岸湿地,通过建设绿色海绵,营造水上森林,恢复湿地生境并将生产性景观引入,让居民参与,成为后花园和自己的菜园。比如临春岭城市果园,让果树上街,将果园种植、休闲游憩和高差处理巧妙融为一体,打造集山体修复、生态保育和城市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山体公园。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加大了城市生态修复力度,提升了城市生态功能,为构建“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的美丽家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城市双修”提供了优秀的项目技术示范。
在当今城市建设的大潮中,城市的主政者通常能决定一个城市未来建设发展的趋势。城市主政者的视野、观念、魄力、才情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经济荣然、环境发展、文化内涵丰厚与否的重要原因。“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作为城市主政者一定要迈过“观念关”,以先进理念为主导;要跨过“财力关”,探索多种资金模式;同时要通过“技术关”,以优秀的实践和经验做保障,克服“城市双修”过程中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补足城市短板,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风貌,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牛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