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题:致敬,那些逝去的青春
新华社记者
青春是多彩的,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青年者,国家之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上,代代青年人矗立起坚实的脊梁,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无悔。
青春致敬:那些年的理想与担当
什么是青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早上6点半,“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吴天祥像往常一样来到武汉武昌区政府信访办接待室,开始他一天的义务接访工作。尽管74岁高龄,身体不如从前,但处理来访工作麻利干脆。
难以想象,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十几年来,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他还曾十次义务献血;以儿子的身份照顾了26个孤寡老人,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
“青春不是表现在年龄上,有的人年龄大了,但是不忘为国为民做贡献,那他仍然是青春焕发的。”吴老说,有的人虽然很年轻,但缺乏爱国爱党之心,不求上进得多且过,虽然年纪轻,但精神上已经枯萎了。
几张卫星地质分布图、若干矿石标本……办公室里的摆设透出主人的身份。身为中国工程院藏族院士的多吉恬淡性情,谈起西藏“绿色矿业”发展、青藏高原地质勘探工作,少语的他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惜时莫忘早立志。
“早上背着馒头上山,下午背着石头回帐篷。”多吉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时说,从藏北无人区到藏南高山峡谷,为了找矿,他的足迹遍及西藏的山山水水。
谢绝美方的盛情邀请,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他坦言,能回祖国的摇篮与故乡工作,是他能在这片又高又冷又艰苦的环境坚持四十年的重要原因。
多吉说,青春是最具有激情、充满想象力,具有满腔抱负和理想的时期。“我从小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我去国外学习就是为了回去建设家乡,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报效祖国。”
青春作伴:该如何弹唱
青春怎样弹唱?
长征是青春写就的组歌。在百岁高龄的红军战士杜宏鉴的记忆中,青春是熊熊的战火,是奔腾的热血,是一首红色的史诗。
在1935年的一场战斗冲锋中,杜宏鉴的右手腕和右腿中弹。射入右手腕的弹头伤及骨头和神经,他带伤坚持行军战斗3年,到达陕北后才经手术取出弹头,从此留下残疾。在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中,杜宏鉴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有的牺牲时不过十七八岁。
红军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士兵平均年龄不足20岁,不分昼夜翻山越岭,与敌殊死搏斗;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残酷的事实面前,为什么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会如此英勇顽强?
心有信仰,青春无悔。杜宏鉴说,不管怎么苦怎么危险,他始终坚信,只要跟着大部队,跟着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于胜利,我的信心从未动摇。”
岁月悠悠,青春作伴。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后人、“60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谈起自己的青春,不无感慨。
“我很感念在青春时代,生活带给我的磨砺与挫折,我也懂得了传统士大夫的弘毅精神。”他说。
多年前,他发起乡村儒学讲堂,进农村、入农户,为老百姓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给乡亲们带去传统文化中向善向上的力量,被乡亲们尊称为“颜先生”。
他认为,学问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要到百姓、大众生活中去。对他而言,在有限的青春时光里,坚持传播传统文化,是对青春最好的回馈。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吴天祥说:“汗水与青春结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奋斗,他的人生能够绽放五彩的火焰。”
寄语青春:爱家爱国有情怀
翻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的履历,是耀眼的荣誉单:带领团队完成国际内分泌学界瞩目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等研究,学术丰硕。
在他看来,守住理想,才会更有定力,才能守住底线。宁光说,虽然我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大家所追逐的精神都是向上、发展,年轻人应把握时光,多学本领、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
青春激荡着一种新的生命力。
“有冲劲、干劲、敢想敢为、奋发向上是青春的标志。”对当下年轻人,颜炳罡希望年轻人永远不要失去青春的梦想,更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梦想。
“这一辈子就想做加速器”的王桂宋,是同方威视加速器车间的一名工人,见证了国产加速器的突破性发展。他的团队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过1000多条创新建议并付诸实践,他说,工匠精神既是个人情怀,也是群体精神的体现。“青年人要团结协作、以诚相待,踏实做事,守正出新。”
在地质圈里,有这样一句师徒相传的教诲:地质工作是一个凭良心的事,你要认真对待大自然,大自然会给你一个丰厚的回报。“当下青年人的青春应该立足国情、培养兴趣,把个人的奋斗和学习,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多吉说。
国家的未来都需要年轻人去推动。杜宏鉴离休后已为青少年作了近百场革命传统报告,亲历无数次生死考验和生离死别的他,对青年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希望年轻人抱定信念,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珍惜今天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明天。”(记者李建平、王军、赖星、萧海川、郭敬丹、仇逸、盖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