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8日收盘时,*ST锐电收于1.62元/股,成为两市最低“一元股”。谁能想到,在六年前其上市发行价90元/每股创主板最高记录。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风电龙头企业累计亏损超百亿元,如今二度“披星戴帽”,面临退市大考。
事实上,从2016年*ST锐电就对外发布转型战略谋求重生,但还是交出了亏损31亿元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仍亏损1.46亿元,现金流情况进一步恶化,公司甚至直言上半年利润情况无法预测。业内人士认为,在诉讼缠身、订单难有增长等一系列负面因素下,扭亏前景难言乐观。
股价蒸发98%
成两市最低“一元股”
在政策的扶持下,2007年至2010年中国风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立于2006年2月的*ST锐电乘风起飞,演绎了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净利润由1.27亿元猛增至28.5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2.26%,营业收入则由24.99亿元提升至203.25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01.10%,跃居中国第一大风电设备生产商,仅次于全球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全球排名第二。
2011年1月13日,*ST锐电以创主板二十年来最高记录每股90元的发行价格登陆A股,募资净额高达932002.8万元。但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是,其上市首日开盘87元,收报81.37元,跌9.59%。这也是2009年A股IPO重启以来,新股上市首日跌幅较大的股票。此后便一路向下,到2014年6月最大跌幅超过87%。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A股出现史上第八次大牛市。国企改革的推进,以南车北车大合并为基础,大盘从2049点一路长到5178点,成为2007年来第二高点。*ST锐电也顺势而上,最大涨幅超过4.8倍,跑赢同期上证指数。但最高价和上市首日相比还有极大差距,累计跌幅仍超过24%。
好景不长,随着2015年6月A股见顶,*ST锐电一路下行,而雪上加霜的是,随着2016年12月23日*ST锐电调查“封印”解除,四大股东竞相减持,股价进一步重挫。
先是持股19.85%的原第一大股东萍乡富海2016年12月26日至29日累计减持占公司总股本5%,原第二大股东、持股16.86%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被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其并未无动于衷,2016年12月29日、30日,同样累计减持*ST锐电股份8142.91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5.51%。而2016年第三季度的第三大股东远质投资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西藏新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也在此时间段分别累计减持*ST锐电股份2.96%和1.96%。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公司自*ST锐电上市起便一路随行,此行为是首次发生。
此后2017年1月10日和1月11日,萍乡富海再次将持股比例降至9.85%。受减持潮影响,截至2017年1月11日收盘,*ST锐电股价报收于2.23元,成为两市在交易状态中的最低价股,自2016年26日以来跌幅已达17.4%。
然而,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后,今年4月26日复牌交易后*ST锐电出现“一”字跌停走势,报收1.92元/股,成为彼时两市交易状态中唯一股价低于2元的“1元股”。而这一势头还未停止,截至5月8日收盘时,其再跌2.99%,收于1.62元/股,成为两市最低价股,距离“仙股”越来越近,而同属“一元股”行列的*ST海润当日股价为1.72元,*ST新亿停牌前收盘价为1.90元/股。
累计亏损超百亿
股东减持潮和一元股的背后,是上市以来不断恶化的经营状况。
2011年至2013年,*ST锐电归属净利润由5.99亿元下滑至-34.46亿元,被出示了退市风险警示。国内第一的“宝座”也在2012年被“老对手”金风科技夺走,而到2013年*ST锐电新增装机容量仅排名第七,甚至被国电联合动力和明阳风电等第二梯队企业超过。
雪上加霜的是,2013年、2014年,*ST锐电因虚增利润等原因遭证监会两次立案调查,并且遭遇28亿元的债券兑付危机。而且,随着风机出质保高峰期到来,其与各大风电开发商、设备供应商的纠纷官司纷至沓来,公司品牌和口碑严重受损。
虽然2014年随着萍乡富海的入主,*ST锐电成功保壳。但却于次年遭遇公司史上最大亏损。数据显示,2015年*ST锐电巨亏44.52亿元,营收同比下降61.53%,新增装机容量已经下降至第16位。2016年再度亏损3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约9.45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32.17%。在连续两年亏损之下,二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ST锐电的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已经连续五年出现亏损。期间,公司的归属净利润除了在2014年盈利约8073万元之外,其余年份归属净利润全部为负值,累计亏损额达到116.81亿元。即便是在2014年,*ST锐电也是依靠着非经常损益等项目避免了继续亏损,否则很可能早就达到了退市的标准。而其2011年的业绩亦存在粉饰,据证监会调查,*ST锐电通过伪造单据等方式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总额27786.14万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37.58%。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绩持续恶化、甚至两度“披星戴帽”,*ST锐电还是先后推出三次“高送转”。2011年6月7日,上市不到半年*ST锐电便10转10派10元;2012年6月26日,连续第二年高送转,10转10派3.5元;2014年5月5日,华锐风电更名为*ST锐电,其后在2014年12月31日,*ST锐电实施了10股送转5股的方案。
转型前景难言乐观
对于*ST锐电而言,今年已经成为保壳的关键之年,如果仍不能扭亏为盈,公司股票将可能被暂停上市。
事实上,从2016年4月,*ST锐电就对外公布发展新战略,称将从传统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向“新经济结构下的新能源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并从科技研发、营销战略和客户服务三个维度入手,志在实现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虽然2016年继续亏损,但*ST锐电称公司管理层适应行业变化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在新一代风电机组研发生产、风电运维服务市场化运作、风资源开发建设、供应链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部署和提升,为公司经营实现扭转打下了基础。展望2017年,种种迹象预示着海上风电正在从前些年的“暂停模式”进入“稳步发展模式”,是难得的发展契机。
同时,大连重工成为第一股东,其和大连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也成为*ST锐电翻身的依仗。今年3月份,*ST锐电董事会召开临时会议,经选举,由公司第一大股东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提名的董事马忠,出任*ST锐电新任董事长兼总裁。
不过,转型前景似乎并不太乐观。季报显示,*ST锐电2017年1月至3月实现营业收入611.34万元,同比下降92.99%,公司解释称是当期风力发电机组的吊装音箱营业收入确认所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7.36%;资产负债率达到88%,净现金流为-1.19亿元,而去年是-0.99亿元。对于上半年累计利润情况,*ST锐电称由于有关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无法预测。
“在大形势向好之下,*ST锐电有发展的机会,但是其自身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前期质量问题频发,客户反映发电量也低于预期,各种诉讼缠身,管理层变动不断,公司目前新签订单较少,处于焦灼状态,业绩在行业基本处于下游水平了。”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口碑的重塑,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
据*ST锐电一季报,截至3月底其涉及的应披露重大诉讼、仲裁事项14项,同时截至4月14日发生的未达到披露标准但涉诉金额超过3000万元的诉讼、仲裁事项6项。
而被给予重生厚望的管理层也仍未完全稳定。今年以来*ST锐电总裁、董事长、财务总监、副总裁相继离职。3月中旬新任总裁兼董事长马忠上台后,公司4月23日决定董事会进行提前换届选举,并开始公开征集董事提名,5月4日又公告称延长期限至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