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近日发布《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至少将押品分为金融质押品、房地产、应收账款和其他押品等类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同时,应结合本行业务实践和风控水平,确定可接受的押品目录,且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商业银行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跟踪押品相关政策及行业、地区环境变化,分析其对押品价值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专家表示,去年以来,股市、楼市均出现较大波动,相关押品的风险引发监管层关注。押品管理是监管“补短板”的第一项,《指引》首次对此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压力测试
《指引》明确,押品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担保商业银行相关债权实现,抵押或质押给商业银行,用于缓释信用风险的财产或权利。商业银行应将押品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与押品管理相关的治理架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押品重要程度和风险状况,定期对押品开展压力测试,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测试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监管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商业银行大力投入住房按揭贷款。在风险管控尺度上有所放松,由此更需注意房地产估值的系统性偏差。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引》所提及的压力测试与银行信贷风险领域的压力测试并不冲突。目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以房地产作为押品的三大领域风险,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商用房抵押贷款、以住房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等。“压力测试我们原则上是要求每年至少一次,但是像房地产属于目前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分区域增加测试的频率。”
股票质押监管加强
银行股票质押业务,作为银行资金“绕道”股市的一条重要途径,相关风险也引发了监管部门关注。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多个商业银行提高了股票质押业务的要求,个别银行甚至暂停给这类业务新批额度。
此次《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押品的价值波动特性,合理确定价值重估频率,每年应至少重估一次。价格波动较大的押品应适当提高重估频率,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质押品应进行盯市估值。商业银行应审慎确定各类押品的抵质押率上限,并根据经济周期、风险状况和市场环境及时调整。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要认真排查押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指引》提出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对照问题逐项整改,通过完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押品管理水平显著改善。同时,在信贷管理中既应重视抵质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又不能过度依赖抵质押担保而忽视对客户的现金流量测算,要平衡好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的关系,在加强抵押贷款管理的同时,合理发放信用贷款,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好金融服务。记者 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