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 晨 每经编辑 肖鴻月
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已收官,被市场戏谑为“靠天吃饭”的券商业也交出了最后的成绩单。不用多想,去年证券市场走势低迷,券商业的成绩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发现,2016年资产管理业务较其他业务表现格外突出。
更有意思的是,仔细分析数据后,记者发现两件值得玩味的事——第一件是,27家已上市券商,其资产管理净收入和规模占整个券商资管业50%以上;第二,规模和净收入双增大趋势的背后,也有券商资管业务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这两个指标双降的,还有一升一降的。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资管业务表现抢眼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129家证券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279.94亿元,同比下降42.97%;累计实现净利润1234.45亿元,同比下降49.57%,这也成了自2012年以来,券商行业业绩降幅最大的一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这不尽如人意的成绩中,资管业务的表现却成为券商业务中的一大闪光点。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129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2016年实现净收入296.46亿元,同比增长7.85%。虽然这一比例增长看似不高,但同其他业务对比之后,就能一目了然资产管理业务的表现到底如何。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租赁席位)为1052.95亿元,同比下滑60.78%,为券商业务中下滑之最;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为568.47亿元,同比下滑59.37%;利息净收入为381.79亿元,同比下滑35.43%。这么看来,资产管理行业实现7.85%的增长已实属不易。
另外,再从净收入占比增幅来看,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也轻松超过前述三大业务。记者统计发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4.78%提升至2016年的9.04%,增长4.26个百分点。而在前述三大业务中,仅利息净收入占比增幅实现正增长,上升1.36个百分点,其余二者则分别下降14.68和7.24个百分点。
除了净收入外,资产管理规模也是值得一提的,同样能说明券商资管业务的表现水平。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129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受托金总额为17.82万亿元,相比2015年的11.88万亿元增长高达50%。
净收入和规模:27家上市券商占比超一半
券商行业2016年共计129家,不过最值得关注的还是27家上市券商。记者统计发现,27家上市券商资管的三项业务(仅包括集合、定向和专向资管业务)净收入153.29亿元,占总体的51.71%;实现资产管理规模9.29万亿元,占总体(三项业务规模合计17.31万亿元)的53.67%。
再来看看净收入方面。27家上市券商中,超过10亿元的有5家,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申万宏源和招商证券。而超过净收入平均水平5.68亿元的有9家,除前述5家外,还包括华泰证券、光大证券、长江证券和海通证券。
在净收入的增速上,27家券商中,除中国银河与中原证券无可对比数据外,有14家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华泰证券、太平洋、国海证券和山西证券净收入同比翻倍。而与之相反的是,西南证券、海通证券和东方证券的净收入“拦腰斩断”,尤其是西南证券,下滑比例高达近84%。
再来看规模方面。中信证券仍然稳居首位,达1.81万亿元,但是其后的排名却有不小变化,后三名分别是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规模均在8000亿~9000亿元。另外,记者统计发现,27家资产管理规模平均为3440.88亿元,超过这一均线水平的除前述4家券商外,还有申万宏源和招商证券。
在规模的增速上,27家券商中,仅有两家规模下滑,其余均实现上涨。比如东北证券、国海证券、山西证券和华安证券等8家,规模增长速度实现同比翻倍。
9家券商规模和收入成反向
看来,这27家券商资管业务确实是了得的,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在券商资管规模和净收入双升背后,也有不太一致的步伐。
从资管业务的规模和净收入两个指标来看,在可比的25家券商中,有14家实现了双升,占比逾五成。
比如双升格局下的华泰证券,2016年集合、定向和专项业务合计实现(以下简称资管三项业务)规模和净收入8856.62亿元和8.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04%和542.75%。
还有国泰君安,2016年资管三项业务规模和净收入分别为8703.90亿元和18.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07%和22.82%。值得一提的是,国泰君安资管在2016年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创新及产品创新,同时还成立了跨境业务部,积极布局海外主动管理业务。
数据进一步显示,还有2家券商资管业务的规模和净收入两个指标为双降;其余9家,均进入规模上升,有的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而净收入下降的怪圈。如西南证券,2016年资管三项业务规模和净收入分别为1103.23亿元和1.13亿元,其中规模增长24.14%,但是净收入却下滑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