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退休,最终又能获得怎样的退休品质,与每个人的养老规划及储备关系密切。想要安稳实现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就需未雨绸缪,从自身资金“缺口”出发,有的放矢,积极“备战”。
挣得多花得也多,不少都市白领都是“月光族”,如果恰巧还未摆脱“剩男剩女”的身份,养老问题就真的成为了“心头痛”。许多上班族到手的薪资虽然不低,但依旧感觉“压力山大”。
如果认真谈起退休这件事,有人将其视作是放下负担轻松生活的开始,也有人担心会陷入收入骤减、消费无力的窘境。而如何看待退休,最终又能获得怎样的退休品质,说到底其实与每个人的养老规划及储备关系密切。在社会养老保障不足、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生活质量如何保障,其实已经成了每个人都应当直面的“必选题”。即便对于年轻人来说,退休、养老也早已不再只是几十年后的遥远规划。
社保养老独木难支
在上海某广告公司工作的徐磊(化名)2年前刚按揭购买了一套新房,前不久在看到网传的最新延迟退休时间表以及养老金缺口数据之后,这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80后白领依旧吃了一惊。据徐磊的测算,他和妻子都是“80后”,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按现在的延迟退休时间推算,两人都要延迟5年退休,算算时间,起码还要再工作30年。说到养老,徐磊有些无奈地感叹:“房贷还要缴20年,感觉可能存不下很多钱,单靠养老金又肯定没法完全解决未来退休养老问题,真的有点怕到时老无所依。”
除了延迟退休,更令徐磊担忧的还有养老金的潜在缺口。从2005年至2017年,我国虽已连续13年上调养老金增长比例,但上调比例逐渐趋缓,近期的数据是从2015年的6.5%下降至2016年的5.5%。再加之养老金各地水平有一定差异,受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高等影响,养老金上涨带来的作用并不凸显。而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养老保险的亏空为1563亿元,2015年的亏空数额在此基础上或超3000亿元。至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的总量将超过4亿人,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后的养老金缺口可能会越来越大,完全依靠社保实现安稳退休确实有些“不靠谱”。
安稳退休标准几何
那么,安稳退休究竟需要准备多少钱?一般来说,退休后的生活开支相比工作时会有一定量的减少,但是相对的医疗、旅游等开支也会增加。这其中就牵涉到一个“养老收入实际替代率”的概念,即指职工退休时的全部养老收入与退休前本人实际工资水平之间的比率。按照国际惯例,要维持一个较为合理的生活水平,高质量地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和收入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应维持在80%左右为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题为《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的研究显示,我国养老金的替代率正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维持在70%左右,然而2000年以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73%下降到了2014年的45%。而作为补充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参与职工仅占基本养老参保人数的8%,且参与的企业和职工数量的增幅在2016年分别下滑至1.1%和0.4%,几乎出现停滞。
表1:历年中国养老金替代率情况表
数据来源:《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
也就是说,除了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以外,大多数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不到退休前的一半,且在职时收入水平越高,退休时从社会养老保险获得的养老金就越显不足。如果想要安稳实现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就需及早未雨绸缪,从自身“缺口”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备战”。
两种思路积累“本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退休后的收入来源主要有社保的养老保险、个人积蓄以及子女的亲情帮助。
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一代特别是独生子女的“负担”也在逐渐加重,养儿防老的“可靠度”日益下降。再考虑到养老金的替代率不足,如果想要保证较高的退休生活质量,较为科学的“备战”思路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在退休之前,就筹足一大笔可供退休后宽裕生活所需的资金,且资产所滋生的收益(也称被动收入)就可补足养老金的替代率缺口。也就是说,如果退休后每月达成退休前80%养老金替代率的缺口为2000元,而退休前的积蓄可实现2001元无风险被动收入(如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那么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享受高品质的退休生活。其二,是在不考虑房产的前提下,退休后可用无风险收益及本金积蓄补足每月替代率“缺口”,并支撑到至预期寿命之上,即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从退休到死亡的退休生活所需,这也是可以达成体面退休的稳妥方法。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要做到安稳退休,都需要积累起一定量的“本金”。而积累“本金”的最佳路径,就是通过人力资源获得收入,通过积极投资使得资产快速增值,概括起来就是要实现“能赚会投”。
首先是“能赚”。虽说财务自由的目的是摆脱工作的硬性束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资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实现安稳退休的“第一桶金”,依旧需要依靠职务性收入换取和积累。一方面,职务性收入有个自然增长的过程,社会薪酬水平在不断提升,年轻人逐步在职场如鱼得水,收入也不断上新阶。另外一方面,提升自己、抓住机遇也很重要。在职场奋斗中,构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是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材,在自己擅长的专业上做出深度的同时,还要兼顾知识的广度,在相关的专业领域上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有意识地避开机械劳动的岗位,去找学习空间大的工作,这样在工作中所花的时间都会慢慢凝结成个人的价值。此外,合理地规划、纵向地升职、横向地跳槽都能够带来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挣得越多,积累本金的速度也越快。
然后是“会投”。如果只忙于赚钱和省钱,却不懂得利用投资使得“钱生钱”,那么通向安稳退休的道路可能会很漫长。积极合理地进行适合自己的风险投资及保险保障配置,可有效弥补风险敞口,稳妥地加速资产的长期积累,继而更快更好地为安稳退休积累必要的资金。
“备战”重点各不同
当然,在科学积累退休“本金”的路上,身处不同人生时期的不同人群,“备战”的侧重点自然也有不同。
具体而言,50岁的人群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筹备充足的养老金是当务之急。由于受延迟退休政策影响不大且距离退休的年限不长,在“养老本金”的投资积累上应该以稳健为主,资产配置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对于40岁左右的人群而言,新政实施后这一群体可能将延迟2~4年退休,距离退休的时间还相对较长,在退休金的筹备上也能更为从容。在资产配置方面,可以在进行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权益类投资,稳中求进,追求长期的收益。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月收入为10000元,假设40岁起以30%收入按“30%投资风险收益+70%投入银行理财产品”的组合方式进行持续投资,60岁以上退休时以平均收益所积累的本金及利息就可覆盖至90岁的养老金替代率缺口。如果在40岁前已有21万元的积蓄,并按上述组合持续投资,则在60岁退休后仅使用被动收入即可覆盖“养老缺口”。
30岁左右的人群是社会的年轻力量,目前正逐步进入资金压力最大的阶段,结婚、买房、育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受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这部分人群的工作时间可能将增加5年左右,工作的时间更多了,攒钱的周期也更长了,因此在安稳退休的“长期备战”中就无需太过焦虑。如果手头暂时比较紧张,可以遵循“投入多不如投入早”的原则适当调整节奏,同时在保障核心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将权益类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保险产品有序结合,通过长期投资逐步积少成多。
想了解详细了解如何实现安稳退休,请登录www.moneyweekly.com.cn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