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 (记者 邵蓝洁 实习记者 徐天悦)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枢纽,零售行业在推动可持续消费进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8月16日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城市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已具雏形,尽管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产品付出溢价,但目前中国可持续产品市场份额占比少,没有形成规模化。
可持续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过程。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合作推动的这份《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显示,超七成的中国消费者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消费意识,他们是潜在的可持续消费践行者。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意识和意愿,30-49岁消费群体的可持续消费能力最强。另外,尽管健康和安全是消费者选择可持续产品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可持续采购还是以消费者自身的经济和健康利益为主导,有约五成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
值得注意的是,有75.34%的消费者认为,传统的零售实体门店依然是可持续采购的最主要渠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在连锁零售及餐饮企业从快速扩张向精细化管理过渡的背景下,消费者诉求的升级已经在倒逼越来越多能满足更高需求的可持续产品出现,大部分连锁企业也完成了从建立低碳减排门店起,到依托自身渠道影响消费行为的升级,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关键枢纽,零售企业还需要向绿色采购方面多做转变,通过负责任的采购影响更多上游企业加入到可持续生产阵营。但是,目前中国可持续产品市场份额占比少,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效应的缺失制约着可持续消费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