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消费> 正文

男子因被贷款进征信黑名单 法院判银行赔偿1.2万

  “被贷款”进入征信黑名单

  法院判决银行更正信息,赔偿损失1.2万

  来源:潇湘晨报

  本报益阳讯 桃江人周某自1993年起就在外务工,近几年在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等业务时却频频遭到拒绝。周某经询问得知,自己因为“贷款不还”,进入了失信人名单。周某多次找银行,却一直没有解决。无奈之下,周某将某银行诉至桃江县法院。12月25日,记者获悉,法院成功为周某“正名”。

  今年1月,周某到中国人民银行某支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报告显示周某于1996年7月及2002年1月在某银行贷款1000元和550元,至查询当日共欠某银行贷款本息4000元未偿还。因此,某银行以周某存在贷款逾期未还为由,将周某作为失信人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周某得知此事后向银行的负责人反映了情况,要求查清事实。某银行工作人员查证后发现这两笔贷款的确不是周某所借,而是银行工作人员将一个与周某同名同姓的失信贷款人身份信息错误录成周某的个人信息,导致周某的个人信用处于不良状态。查清事实后,银行承诺尽快处理此事,但却迟迟没有对周某的信用记录进行更正。

  法院审理后认为,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社会评价、人格尊严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由于被告方工作人员的过错,误将原告的身份信息录入贷款记录,导致其个人信用一直处于失信状态,对原告的经济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且原告多次找被告协商,被告未及时上报将原告的不良信息进行更正,存在明显的过错。故判决某银行将原告周某在其处逾期贷款的不良信息予以更正,并向周某赔礼道歉,赔偿损失1.2万元。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