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澡,尤其是泡澡可是件舒服的事。但是,很多朋友有这样的体会,冬季里,刚一洗完澡,没过多久,就感觉皮肤干燥“紧巴”,于是会涂上厚厚的润肤乳来缓解这种不适。
此外,洗澡过程中有的人还会有一些身体反应,如头晕、心慌等问题的出现,那么冬季洗澡要注意什么呢?
1 “每日洗澡族”适得其反
冬季洗澡不宜过频,每周两到三次比较合适。冬季气候干燥,频繁地洗澡会使皮肤表层油脂受到破坏,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人现在已习惯每天洗一次澡。但在冬季,空气越来越干燥,皮肤瘙痒的情况开始困扰这些“每日洗澡族”。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认为,皮肤痒是说明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彻底,但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加重了。
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洗澡过勤会伤害皮肤,由此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很难避免的。在这样的季节,每周洗澡两至三次是比较合适的。
很多朋友喜欢泡澡,泡澡20分钟相当于慢跑500米,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但温水浴水温不是越高越好,否则出汗过多易导致虚脱,应控制水温在38℃左右。
2洗澡时别太“暴力”
洗澡时尽量少用香皂、沐浴露等,避免过度搓擦。因洗浴用品多为碱性,可导致皮脂腺破坏,加重皮肤干燥;过度的搓擦则造成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小孩和老人都尽量减少沐浴产品的使用,清水冲洗最好。因为人的皮肤是偏酸性的,大多数沐浴露、香皂等产品都呈碱性,使用过多会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使得皮肤干燥,同时缺少了油脂保护层,容易引起过敏、细菌感染,出现皮肤瘙痒、潮红、长小水泡等症状。
过硬的沐浴棉还是少用为好,如果你要用丝瓜络洗澡也不要天天用,尤其是皮肤干燥的人,摩擦力大易伤皮肤。
所以,一般在室内工作又没有大量出汗的上班族,用温的清水冲就足够了。
一些人,尤其是北方人有搓澡的习惯。搓澡可以有效去除身体的污垢和死皮,搓洗的过程也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尤其是搓背,既可以清洁平时冲凉不太容易冲干净的部位,还可以疏通背部经络,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但是,搓澡也不宜过频,一周1至2次是比较适合的。
3 浴室不宜紧闭房门
浴室应空气流通,不宜紧闭房门,以避免在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由于缺氧引起心血管意外。还有就是,最好不要反锁浴室门,以免发生晕厥等意外时增加救援难度。
4 水温不宜过高
水温最好在38℃-41℃之间。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
5 洗澡前先热身
做一些散步、拉伸、扭腰等热身运动,可有效避免洗澡前期的晕厥。时间及强度以身体微热,不出汗为宜。
6 洗澡也要有顺序
先洗脸,再洗身,最后洗头。大多数人洗澡时先洗头,这是不科学的。冬季气温低,脱掉衣服进入浴室后,血液会集中在内脏和头部,马上洗头,可能会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
7 有些动作很危险
洗澡时千万不要长时间弯腰,以免脑部充血。可在浴室放张凳子,需要低头时可以坐在凳子上,尽量避免弯腰。
洗浴方式
冷水浴 增强抗寒能力
冷水浴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锻炼血管弹性,是一个“血管体操”。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一直洗热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仅无益反而会得病。
冷热水浴 保持血管弹性
冷热水浴可使血管一张一弛,热胀冷缩,保持血管弹性,这对维持血压正常,防止发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
提示
冬季洗澡怎样才不会冷?
冬季洗澡前,在室内做做家务、走动走动,给身体各部分热热身,这时候再去洗澡,不会觉得冷。
在浴室加挂浴帘,将淋浴时的空间减少,也可防止热气散发,保持温度。
洗澡前,打开浴霸,或先用花洒在浴室墙壁喷两三分钟热水,让浴室充满水蒸气,这样浴室的温度也会上升。将淋浴头的高度调低,以便从热水器混合出来的温水能在最短的时间喷到身体上,减少热量散失。
洗完澡先别关水,让水冲着后背,此时先擦干头发及其他部位,最后关闭热水,擦干后背,再穿上衣服就不冷了。整理/高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