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营养价值丰富,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葡萄要高7倍至10倍。此外,草莓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可缓解夜盲症,具有维护上皮组织健康、明目养肝,促进生长发育之效。另外,草莓中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肠道内的食物消化,改善便秘,预防痤疮、肠癌的发生。
眼下正值冬草莓上市的季节,看着又红又大又有营养的草莓,很多人却受社交平台上一些“舌尖谣言”影响,觉得几乎每种草莓都不能吃:个头大的怀疑加了膨大剂、掉色的怀疑加了染色剂……其实,这些传言都是没有根据的。
以草莓“掉色”为例,草莓之所以为红色,是因为其含有大量可溶于水的花青素。
草莓本身很娇嫩,清洗时容易破损,花青素跑到水里,就会出现“掉色”现象,与染色无关。如今我国通过各种安全生产措施,完全确保草莓质量安全。因此虽然草莓的“颜值”各不相同,但只要没有腐烂,就都是安全的,都可以放心地买回家吃。
当然,不同品种的草莓在口感上千差万别,能不能买到好吃的草莓,仍需要一点运气。
谣言1
大个草莓用了激素
有些人见到个头大、畸形的草莓,就认为是用了激素,其实不然。草莓大小与草莓品种及栽培措施有关。如甜查理草莓的果实特别大,单果重可达40-50克,是小果品种丰香果重(平均单果重16克)的2.5倍以上。即使同一品种,通过疏果和加强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也可以让草莓结大果。此外,授粉不均、温度过低、生长条件限制等,可能会导致草莓畸形。
为促进草莓生产,果农有时确实会使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植物激素的使用剂量通常很低,因为过量使用反而会抑制草莓生长。即使用了植物激素,草莓中的残留也是非常低的,且不会作用于人体,这样的草莓可以放心食用。
谣言2
粉色草莓是被催红的
市场上销售的草莓,通常都不是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如果等草莓全部变红再摘,尖部很可能已经熟过头了,容易变成烂草莓。专家表示,草莓使用催红素的可能性都不大,主要是因为草莓果实从完全膨大到采收上市时间短,一般为2天左右,没有必要使用催红剂或催熟剂加快。反而如何使草莓更耐贮运、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等是果农所追求的。
一般情况下,草莓果实的颜色会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从白色逐渐变为红色。但也有浅色的草莓品种,如白雪公主和菠萝莓品种,成熟时其果实颜色就是白色或淡粉色的。所以即使是颜色不够红的草莓也可以放心吃。
谣言3
草莓不甜是因为被催熟
影响草莓甜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个体、成熟度、气候及肥水等。相同草莓品种不同个体有时甜度也有较大差异。有些果农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早采早卖,此时草莓未达到最佳成熟度,味道肯定不佳。专家介绍,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糖分积累,草莓会更甜;如遇上低温寡照气候,不仅使草莓成熟期推迟,也会影响草莓甜度。
此外,化肥施用太多,偏施氮肥或钾肥不足,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到糖分转化合成,甜度低。在果实接近成熟时供水过多,将使果实快速膨大,养分供应速度跟不上,不也会影响果实含糖量积累,降低果实品质。所以,不甜的草莓不代表是被催熟的。
多知道点:
减肥吃水果 草莓胜过胡萝卜
草莓不但酸甜可口有营养,其热量也很低,甚至比减肥圣品胡萝卜还要低,减肥时吃最合适。为什么草莓比胡萝卜甜,热量却反而更低呢?
其实,这跟草莓中所含的糖分有关系。一般来说,果蔬中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甜度排名则依次为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草莓的糖分过半是特别甜的果糖,这也是草莓吃起来比胡萝卜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