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分析医药企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面临着一种病有很多药的情况,然后我们就被淹没在这些药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没有毅力的,就直接放弃,顺便安慰一下自己,这个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有毅力的,可能会继续死磕一下,但也没得到很好的成果;极少可以像鸠摩智一般,倒着练也可以打通六脉神剑。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处于直接放弃或者死磕没有得到好成果的境地,怎么摆脱这种境地,是学习制药企业分析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我的印象中,没有哪个人对这个问题作出阐述,下面我就以一个非专业的人士的身份谈谈如何处理最好。
直接研究药的危害
我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触制药企业,是不是直接不假思索地就认为应该研究药?如果是,那么你跟我一样,有点小笨。我就是这样想的,一方面自己的生物学知识、药学知识很少,上市企业是关于什么药的企业,就研究什么药本身就好。另一方面研究药可以让自己目标更明确。就好像很多投资者一开始做投资,研究股价的涨跌,作为研究股票的核心。
为此我买过很多关于药物的书。比如《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发现》、《药理学》、《药物发现的未来》、《药物考——发明之道》、《生物导弹静悄悄》、《药物简史》、《极简新药发现史》、《寻找魔球:现代制药(600420,股吧)传奇》等等。
大家看看,是不是觉得关于制药的书籍我要比一般人看的多点。但很遗憾,虽然可能翻了那么多书,但仍然还是无法形成对某类药物的系统性看法。除非某种病的药物很少,很容易搞定,比如我武生物(300357,股吧)的中提到的药物,我不怎么看书也能搞定。但稍微复杂一点,就会晕菜。大多数书介绍药物都是太过于专业,专业到我们外行人,很难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当然大部分书也没有想把彼此之间的关系给说明白,所以直接研究药,往往是事倍功半,弄不好就走火入魔。
其实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很容易让人丧失研究制药企业的热情,往往被弄成十年怕井绳的状态。只恨自己不够专业。后来我接触了一些医药相关专业行业的人士,发现他们虽然比我这样的好点,但也未必是能够真正搞清楚药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平衡很多了。我终于隐约感觉到研究药到药物之间的竞争,中间缺少一个环节的研究,那就是病。
“病”认识药物及药物竞争的起点
为什么有药?因为有病。人类对病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那么新的药物也在不断地产生出来。有了对病的系统认识,才有对药的系统认识。病可以把药串在一起。比如糖尿病的药物很多,什么胰岛素、什么glp-1,什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更可恶的是,我们看研报的时候,有研究人员会把下面的表列出来。高血压,什么地平,什么沙坦,什么洛尔排列在那里,告诉我们什么药物强什么药物不强。但始终看不出来到底真的强不强,因为现在第一的,将来未必第一,现在落后的,将来未必落后。
但调一个头,想想高血压这个病是怎么回事?还可能你真的不知道。不光是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不知道具体病的机理。因为一方面关于高血压的认识是不完善的,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可能我们也没动力去认识病。好好地去认识病,感觉自己有病。
不过,如果我们尝试着去深入认识病,一片新的天地出来了。比如关于高血压的病。其大致形成机理就跟我下图表示的一样。我们的心脏崩出血到动脉,再通过静脉回到心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血管受到的压力过于大,就形成了高血压。
科学家做过很多研究,才得到上面的这张关于高血压与高血压相关药物的图。比如我们的肝脏会产生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催化下,变成血管紧张素原1,再在肺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酶(ACE)的作用下,变成血管紧张素2,再由血管紧张素2与血管的某个受体结合,导致血管血压升高。这是高血压病的一种原理,体现在我们上面的图中,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两类药:一类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就是把ACE的作用给去掉,让它无法转化;另一种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让血管紧张素2与血管的某个受体难以结合。这样看,从病到药的原理很简单吧。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我觉得我们这样的逻辑就都懂。
其实不少癌症药物的原理也是跟这个类似的,什么东西有问题,我们就用什么药物把其堵住,或者杀死,然后达到原有反应不能继续的目的。
通过对病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降压药等等药物。药就被这样串在病上面了。
其实这样的图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可能有的新药。比如上面说可以把ACE抑制住,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那为什么不把肾素抑制住,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呢?一查,还真有类似的药物研发,只是在我们现实中用的比较少罢了。
有人可能会说了,总结这样的病与药关系图不容易。确实是不容易,但去总结了,会有很大收获的,现在投资有用,将来自己得了高血压也有用。这样想想就很值了。自从我这么做以后呀,对癌症呀、糖尿病呀、高血脂呀等等相关疾病与药物的关系,有了质的变化。看一些关于医药的新信息,根本就不在话下。
判断药的大小与趋势
认识到病与药这一步关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判断药的大小与趋势,从而决定我们是不是再深入研究。比如上面高血压图中,具体的药物其实还是很多的。我们直接看这个图是看不出哪个药物重要,哪个药物不重要的。但有两个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类是国外高血压用药各个药物的比重,另一类是我们国家现在各药物的比重。
比如上面两图,第一张是关于全球降压药市场最大的三类药是ARBs、FDCs和CCBs,其实就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复方抗血压要和钙拮抗剂。而我们国内现在主要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复方就是两个或者几个药连在一起的药。这里复方没做具体统计,只是在各个药中了)。至于上面利尿剂、上面a-受体阻滞剂我们可以不怎么管,因为小嘛。
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会有新的疾病产生机理发现,会有新的药发现,这个我们可以边跟踪边看,再加上我们国家的药,大多还是仿制药,就没有那么好担心了,即使有了,也有好多年才进入中国进入医保,我们完全有时间应付。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知道ARBs、FDCs会越来越重要,CCBs也需要看看,但可能重要性会降低。那么我们研究高血压的相关企业,重点就研究ARBs、FDCs和CCBs相关药物就可以。
确定需研究药物的竞争格局
分析企业最核心的是分析到竞争及对未来的竞争做出判断。我们研究制药企业也一样。上面我们确定了ARBs、FDCs和CCBs相关药物,那么这里就确定竞争格局,其实这也不容易。但毕竟缩小范围了。就以ARBs为例,其实药物也好多呀,怎么做呢?
我的做法是会看历史。会看沙坦类药物的发展历史。我们会知道最早出来的是氯沙坦,最火的是缬沙坦。当然还有很多沙坦,这些沙坦怎么演化呢?逃不过以下几个词:第一、我一样、我更好、我最好。通常情况下,我第一,其他跟我一样,那么我至少会占60%的市场份额,我最好也是一样能占60%,我一样但我是老三出来得,可能最多是10%了。
“第一、我一样、我更好、我最好”在研究制药企业中还是挺重要得,因为涉及到对未来药物销售额得估值,涉及到药物值多少钱的估值。
可能我们在研究高血压药物的时候,会发现呀,基本上老外占据绝对的老大地位,这跟紫杉醇这样的癌症药物不一样,紫杉醇可能现在是绿叶制药第一,但高血压药物老外的品牌从来没有离开过第一的宝座,为什么呢?像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华海制药,也远远没有缬沙坦的程度,也没迹象到第一的样子。
可能解释多种多样呀,但考虑到高血压药物比较便宜,大部分人都吃得起,加上糖尿病的二甲双胍也是类似的格局(也便宜)。或许更能明白为什么格局是这样。
所以我们分析到现在,其实会发现高血压相关药物企业其实没有糖尿病相关药物企业和癌症相关药物企业,混得好。因为在糖尿病,无论是阿卡波糖(华东医药(000963,股吧)),还是胰岛素(甘李药业)都在强势崛起,就知道了。
《病与药》就写到这里,谈的就是一种思路,怎么做,怎么分析制药企业的思路。我的思路未必是很完善,但我确实是借助工具的力量,迅速地达到了一些制药企业比较好的认识,如果你愿意,可以试试。只要能确定竞争格局和对未来格局有一个合理的判断,如果我们再有点估值的能力,那么其实是可以评估出一个药企大致合理的估值是多少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雪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