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财经频道> 消费> 正文

中国外汇丨海外用卡消费勿忘安全

作者丨董峥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

来源丨《中国外汇》2018年第14期

要点

境外用卡消费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持卡人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发卡银行也应该为持卡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让正当持卡人的用卡风险降到最低。

近年来,出境商务、旅游、留学对于国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便利的事了,海外消费规模日益壮大。银行卡已成为中国国民在国外消费除现金外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使用信用卡消费,既能满足境外的日常消费和回国后的购汇还款,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道防盗抢的屏障:一旦被盗或遗失,向银行挂失后,银行可以对盗刷消费进行拒付,避免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因此,境外消费使用信用卡对消费者是利大于弊的。但在潇洒消费的同时,仍要提高正确和安全用卡意识,避免因不懂正确用卡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用卡风险。

把手里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

被沿用多年的磁条信用卡,由于技术门槛低,国内外不法分子很容易通过犯罪手段窃取卡内的信息,通过复制伪卡进行盗刷,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而带有芯片的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能够存储加密数据,防止银行卡数据被复制,具有极高的安全级别,不易被复制仿冒。芯片卡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公认:法国银行卡的欺诈率曾高达2.7%,迁移到EMV标准的芯片卡后,欺诈率下降到了0.18%;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实施了IC卡迁移后,银行卡欺诈率也下降了90%以上。

国际上很多地区都属于盗卡高风险区域,使用磁条卡很容易被克隆盗刷,持卡用户从东南亚旅游消费回国后,都会接到银行通知要求更换卡片,就是为了防止磁条卡信息被盗。因此,去过东南亚旅游消费的持卡用户,更应该使用芯片卡。在银行卡被复制盗刷的事件中,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磁条卡,而且由于消费者对盗刷流程并不了解,也很难防范盗刷。因此磁条卡用户应该尽快将其更换为芯片卡,为了用卡安全,不能嫌更换麻烦。

包括中国银联、Visa、万事达卡等信用卡组织都规定,使用芯片卡如果持卡用户因此被盗刷,其损失由商户承担。目前卡组织都已经完成了芯片卡的转换,商业银行基本上也不再新发磁条卡产品而改发芯片卡,以保障持卡用户的用卡安全。

芯片卡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非接触支付,将原本需要“插卡(刷卡)、输密码、签名”的支付流程简化为“一挥即付”,交易时间由十多秒缩短到三秒左右。国际卡组织或机构都推出了非接触支付银行卡,在中国和全球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银行卡的非接触支付以其独特的特点,既满足了消费者快速支付的需求,又能让银行卡不脱离自身的掌控,极为适合于众多额度低频次高的消费场景,特别是公共交通、加油站、大型超市、便利店、连锁快餐、旅游景点、高速公路、菜市场等消费场所,都成为非接触支付最重要的支付场景。

境外刷卡与密码签名那些事

在申请信用卡时,大部分人会选择“签名+密码”的刷卡消费方式,因为与“签名”方式相比,使用密码验证更安全。国内POS机具都设有密码键盘,准确输入卡片密码才能顺利交易。

然而在国外的刷卡消费,经常会遇到不需要输入密码的情况,甚至有的POS机具连密码键盘都没有。这是由于国外刷卡消费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其固有的交易习惯。早期信用卡由于没有联网机制,欧美国家对个人签名的法律效力非常重视,签名就代表了本人对支付款项的确认。同时,银行从业人员、商户也都有很强的识别签名的意识,如果签名明显不符,商户很可能要承担责任。而随着银行卡科技含量的提升,金融IC卡已经在安全上得到了保证,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的支付验证,已经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得以实现;同时通过责任界定等方式解决了用户的用卡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风险,持卡用户可以通过发卡银行来进行解决。这就为用户在用卡时更为快捷便利创造了条件。因此,国外在很多POS机具刷卡时,只需要插卡或非接触支付,无需输入密码,也不需要用户签名。因此中国游客在国外刷卡消费时可放心使用银行卡支付。

银行卡的非接触支付已经开始兴起,它是以更为便捷的方式完成支付,而且无需离开自己持卡的手,减少了将卡交予收银员而出现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再加上非接触支付针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还设有不同金额的单卡限额,因此信用卡非接触支付是一种最为安全而且便捷的支付方式。

现在包括银联在内的国际卡组织推出的银行IC芯片卡上,大部分都具备了非接触支付功能。这种功能不仅可用于购物消费,在一些国家,还可代替公交、地铁、铁路等公共交通领域的车票——直接刷IC芯片信用卡乘车,应用范围可谓越来越广泛。

警惕国外用卡中的DCC

DCC(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动态货币转换),是指在境外刷卡交易过程中,收单行将当地货币实时转换为持卡人选择的货币(一般为持卡人记账货币或本国货币)。其本意是以此来降低持卡人在交易日至还款日之间的汇兑风险。当地货币转换为持卡人所选货币的汇率是由一种被称作EDC(ElectronicData Capture)的终端确定的,通常会在实时汇率的基础上加收3%左右的货币转换费,故比正常汇率高出很多。境外刷卡消费时,尤其在欧美等地消费后,经常会出现信用卡账单上的金额高于消费金额的情况,可能就是被DCC了,由此引起的纠纷也很多。

如果持卡人选择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由于人民币并非国际卡组织与发卡行的结算货币,必须要转为美元进行结算,因此持卡人实际进行了两次货币兑换:当地货币—人民币(自选)—美元,回国后还要对美元进行购汇还款,又需要进行一次汇兑。这就会导致结算金额存在较高的汇差。所以,除非在汇率非常动荡的时期,持卡人使用DCC是完全不划算的。

所谓信用卡货币转换费,是指当消费者使用信用卡在全球的结算网络中消费时,除了用卡消费的支付货币与结算货币,以及本国货币购汇之间的汇率差外,信用卡所属的卡组织需要收取提供换汇服务的费用。不同的刷卡网络,也会有不同的汇率标准。持卡用户在出国消费时可以采用带不同卡组织的信用卡的方式,选择费率较为便宜的卡使用。信用卡货币转换费并非两个币种间的的汇兑,只是汇兑需要支付的手续费用,通常为交易金额的1.5%—2%。但是目前由于市场竞争,很多卡组织都将这笔费用进行了减免。

当被选择了DCC服务时,需要借助于VISA或MasterCard的网络。一个叫EDC的终端会提示选择“信用卡发行国货币”或“当地国货币”。如果选择了发行国货币(比如人民币),收单行就会按照DCC汇率(实时汇率加收3%左右手续费)将消费的外币转成人民币,进一步转化为美元进行结算,因此持卡人实际进行了两次货币兑换。由于DCC会将原本商户承担的一部分费用直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般商户都乐于使用DCC交易。

那么,该如何避免被DCC呢? 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为防止商户“诱导”客户进行DCC交易赚取费用,要求DCC交易的POS签单中明确列出一行提示性文字,中文含义是“持卡人请选择使用何种货币支付,并请确认交易金额”。

所以持卡人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POS单,同时明确向商户表明不用DCC,直接以当地币种进行交易。持卡人可以在出境之前提前办理含目的地货币的多币种卡,以便直接由交易货币与人民币进行结算,享受境外刷卡以当地货币消费、境内自动购汇还款的便利。

DCC交易大部分出现在VISA或MasterCard卡的交易中,而银联卡和美国运通卡是不支持这种DCC交易的。因此,如果要做到彻底放心,不妨选用银联或者运通卡消费购物。

国外用卡也要提防无良商户

境外刷卡环境总体安全,正规的商户一般都不存在刷卡后信息被盗的风险,但在部分小商户用卡,不仅要注意信用卡本身可能出现的信息被盗造成卡片被复制后盗刷的风险,同时还要特别提防一些不良商户对信用卡的危害。

有些无良商户,尤其是一些旅游景点、机场等区域的商户,在接受消费用户的信用卡时,通过采用将卡片藏匿等不法手段,利用游客旅游或乘机离开时的急切心情,一般顾不上向国内银行进行挂失的空档,在消费者离开后,使用藏匿的信用卡进行盗刷。有些用户因为警惕性比较高,当场通过电话向发卡银行进行挂失后,“遗失”的信用卡就被“意外找回”,没有发生经济损失。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会有一些持卡人因此造成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

因此,消费者在国外商户使用信用卡时,尽量不要将信用卡交予收银员进行刷卡;如果必须要通过收银员进行刷卡,要保证信用卡没有脱离自己的视线。使用磁条卡的用户要特别注意收银员是否会在POS机具上刷卡后,还会有其他多余的刷卡动作(那可能就是在使用盗卡器盗窃信用卡信息)。所以用户还是要将磁条卡更换为银行IC卡,以避免信用卡信息被非法盗取。

消费者在一些餐厅、酒吧等公共场所使用信用卡消费时,对需要签字的多层式签购单要多加检查,防止收银员采取多张签购单叠加签字的风险,避免空白签购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签字被盗用。出国前,也可以开通国际漫游或者跨国接收短信功能,确保在旅途中使用信用卡消费后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也有银行提供微信交易提醒的功能,可以像短信一样做到每笔交易提醒。这些都是有效避免海外用卡风险的方法。

海淘中避免网络支付陷阱

随着“海淘”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网上境外刷卡购物,或者为了旅游,在国外网上预订酒店。然而,网络支付中却经常会遭遇到信用卡被盗刷的现象。

有过经历的消费者都知道,在一些海外电商网站下单购买物品,或者在酒店预订网站使用信用卡付款时,不需要输信用卡密码。比如在美国亚马逊网站购买商品时,直接输入信用卡号,姓名就可以进行支付,连背后的验证码都不需要输入。

前文提到,银行卡已经从磁条卡升级到芯片卡,但是银行卡材质的变化,只能防范实体商户在POS机具中窃取银行卡信息的风险,却无法防范网络支付中的风险。而网络支付的风险来源更广。特别是涉及到海外网络商户,追偿所付出的代价更大。

因此,如果热衷于海淘或海外订房,应尽量配备一张较低额度的专用信用卡,或使用基于主卡的用于网络支付使用的虚拟卡,专门用于“海淘”和预订。 另外,还要擅用银行的信用卡管理工具(APP)来规避风险,能够熟练使用其中的用卡、挂失等常用功能。如有些工具中支持境外网络支付开关闭功能,“海淘”时打开开关进行支付,购物结束后关闭,从而为用卡安全提供一道保障。

海淘还要注意选择信誉度高的购物网站,避免钓鱼网站和非法链接、邮件可能造成的信息泄露,定期为电脑进行查毒杀毒、删除cookies等操作,避免电脑里被植入窃取银行卡信息的非法软件等。尽量不要在网站中保留信用卡信息。虽然网站是为了方便用户再次使用时,可以减少输入信用卡资料的麻烦,但是一旦这类网站被黑客攻破,则意味着信用卡资料也会泄漏,进而造成信用卡被盗刷,令持卡人蒙受重大损失。

综上,海外使用信用卡,可以让国人更便利地消费,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对此,一方面持卡人自己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能偷懒,否则造成自己的钱财和精神上的损失就失去了用卡的意义;另一方面,发卡银行也应该为持卡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让正当持卡人的用卡风险降到最低点,持卡人就会自愿使用信用卡、敢于使用信用卡,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而建立一个制度性的信用卡安全责任承担机制,让信用卡风险问题能得到顺利化解,才是中国信用卡产业得到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外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