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是广西柳州街头的一道特色美食,三年前,它的价格还是一碗7.5元,而现在借助产业化的发展,柳州的袋装螺蛳粉产值已经达到了30亿元。从“路边摊”跻身“工业园”,螺蛳粉产业如何引领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碗螺蛳粉,“嗦”出了30亿元的大产业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季开篇就提到“柳州当地有一种叫螺蛳粉的小吃”。从香满柳州到名扬全国,尝过其味道的人念念不忘,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吃一碗地道的螺蛳粉。
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柳州味道”,柳州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提升米粉制作工艺,以及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等食品生产及包装技术,螺蛳粉保质期从最初的30天提高到180天,从粗加工实现了精包装。
两年间,柳州袋装螺蛳粉生产厂家从最初的4家陡增到80多家。2015年底,袋装螺蛳粉网上日销量突破6万包,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
2016年,《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出台,详细规定了袋装螺蛳粉的用料、包装、标签、产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成为广西首个米粉特色小吃地方生产标准。
截至目前,柳州袋装螺蛳粉日销量已达80万包,电商平台网店数量突破1万家,年产值达30亿元。
“路边摊”华丽转身,成行销全球的“网红”
作为柳州街头的一道特色美食,螺蛳粉源起至今不过30多年历史。
传统的螺蛳粉,是从路边摊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柳州市一天就可以卖掉20万碗的螺蛳粉。
广西柳州螺蛳粉店店主郑胡柳:人多的时候一天卖两三万元。
柳州螺蛳粉不但行销全国还进军海外。
广西柳州某食品公司总经理刘清石:每个月出口到各个国家,大概有三万多包,出口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澳洲(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加拿大等。
一根米粉串起一条产业链
一碗7.5元的螺蛳粉不仅给海内外食客带去美味的体验,也直接带动上游竹笋的种植。
广西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距离广西柳州市区约40公里,一大早,村民陆福来就在自家竹林里忙活开了。陆福来今年想换辆车,而他的底气就在这片竹林里,去年,他家的十亩竹林收入近3万元。
村民陆福来:今年也种了十亩竹林,一亩的产量应该是2500到3000斤,种竹笋出来根本上不愁卖的。
近两年,随着广西特色小吃螺蛳粉的热销,作为螺蛳粉的主材料之一的酸笋,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许多村民和陆福来一样,都因为种笋腰包鼓了起来。而村里这家酸笋加工厂这几年的收购量也越来越大。
广西柳城酸笋加工厂老板叶亚亮:以前我们加工的是一年几千斤,现在已经变成一年几十万斤。
目前在柳州,作为螺蛳粉原材料的竹笋,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价格是5年前的3倍。
新鲜采摘下来的竹笋,直接被送到加工厂,经过腌制发酵处理之后,成为螺蛳粉配料中独具特色的酸笋。按照柳州袋装螺蛳粉日销量80万包计算,一天就要消耗8万斤酸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