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钟点工阿姨来我家搞卫生。看到她显得很憔悴,我们就以为她生病了。一问才知道,她自己并没啥,问题出在她女婿身上: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近却被查出得了肾病,且已到了晚期,非换肾不可。问她为啥没早点发现?她说人家年纪轻,觉得身体没问题,所以从来不体检。平时感觉不舒服也以为是工作累的,就没当一回事情,觉得挺一挺就过去了。没想到一检查就是这么严重的病。我们又问她买保险了没有?她说没有。不仅任何商业险都没买,就连社保也都没交。她说她女婿自己在北京开了一个小公司,可能觉得交社保纯属白花钱,所以就省着没有交。我们一听,直为他们着急:因为如果换肾,各种费用加起来,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对于他女婿那样的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更别说每一分钱都得由自己掏。他们只要一做手术,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不仅他的家庭会一夜返贫,而且还要背负上巨额债务。
让人感叹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却并不鲜见。特别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员当中,既不体检又不买保险的人比例是相当高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落后。具体说来,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错误认识。
一、年轻人不易得病。一般来说,老年人容易得病,年轻人身体相对要健康一些,这是没有错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可以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实际上,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很多年轻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处在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再加上日常生活不规律、周边环境不健康,身体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最近微信上有一篇文章比较吸引人们的眼球,内容是讲每天通勤时间(即上下班在路上所消耗的时间)过长对于人的压力问题。文中指出:有统计表明,北京、上海、重庆三大城市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为54-58分钟,即这个城市的上班族每天平均要花近2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其中时间最长的单程都需要3小时,来回就是6小时,都快赶上上班时间了。不仅如此,整个通勤过程人差不多都处在一种非常拥挤和嘈杂的环境之中。这样持续时间一长,身心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发现,长距离通勤会让离婚率上升40%。原因是拥挤和嘈杂的环境会让人的性情变得烦躁,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
通勤压力对人的影响尚且如此显著,就更不用说年轻人普遍面对的工作压力、房贷压力、小孩教育压力、老人医疗和养老压力了。这些压力一旦结伴袭来,如果自己不能妥善地应对与化解,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让人的情绪和身体受到影响:轻则出现种种不适,重则引发重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近几年不断有年轻的创业人员和金融从业人员英年早逝的报道发布出来,就是这方面问题的一种体现。
此外,一些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种种伤害,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沉迷游戏、喜欢抽烟喝酒等等。
从生活环境来说,我国现阶段还存在食品卫生欠佳、雾霾天气严重、饮用水质量不理想等问题。这些问题时间一长,也会给人的身体带来种种不良影响,严重些的还会引发各种疾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年轻人并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是安全的。
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被“年轻人不易得病”这一观念误导而丧失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实际上,只有那些各方面都比较讲究,生活习惯良好且有足够能力化解各种压力的年轻人才会不易得病,否则,疾病随时都有可能找上门来。特别是那些放纵自己、让自己沾染上了各种不良嗜好的年轻人,就更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高度警惕。
二、漠视体检。人的身体犹如一台机器,运行久了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任何问题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演变的,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身体中的异常,将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方面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坚持定期体检。
以前人们总是在身体出现某种状况时,才想起来要采取措施,也就是说重点放在治疗上。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疾病预防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对于有效节约社会资源以及确保人的身体健康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防病有多种方式,其中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定期进行体检。通过专业检查来观察人的身体运行情况,如果发现有什么异常就及时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这样各种异常演变成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减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体检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来不体检的。究其原因也有很多种:有的人是因为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有的人是因为嫌麻烦;有的人是因为怕花钱;还有的人是因为信不过体检机构,认为它们只不过是走个过场,主要目的是骗钱。
实事求是地说,确实存在一些体检机构检查水平不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问题,但是这不能成为否定体检价值的理由。如果观察一下我们自己身边的人群,就不难发现确实有一些人是通过体检才发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因为治疗及时而很快恢复了健康的,有的更是靠体检才让自己挽回了宝贵的生命。
所以,对于体检问题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认为,无论自身的经济条件如何,这个钱都是值得花的。否则,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三、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是维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一种制度设计,是依靠社会组织来实现个人之间相互救济的一种科学安排。身处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买保险是为自己和家庭设置“安全垫”、实现自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然而,环顾我们的周围,却不难发现有不少人甚至包括有较高知识素养的人保险意识都非常淡薄,他们认为买保险纯属白花钱。既然如此,不如不买。有的甚至对保险非常抗拒,觉得买保险是一种很不吉利的事情,连提都不愿意去提。
的确,买保险特别是医疗险从资金流动角度来看,收与付之间是不对称的:大多数人的钱都会白白支付,只有少数得了病、出了险的人才会最终受益,获取赔付金。然而,恰恰是这种收与付之间不对称的特点才让保险有了其独特的价值——通过多数人的付出对少数人实施救助,使这些得了病的投保人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使他们不至于因为医疗费用大大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而身陷绝境。这方面,我家钟点工阿姨的女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证。
因此,是否要买保险,每个人都应该先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人生无常,自己是否就一定是那个会远离各种危险的幸运儿?如果不是,为了预防人生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为了能更有力量承受你可能会遇到的伤害,你就该有所付出。二、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当你付出保险金后,未能有机会获得赔付金,你是该后悔白花钱还是该庆幸自己一切平安并为能对他人有所奉献而感到欣慰?三、如果不买保险,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你的家庭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可供应对并且你自己愿意出这个钱?四、在确定必须支付但数量相对有限的保险金与未来不确定是否要承担但数量相对巨大的遇险费用开支之间,你愿意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如果这几个问题你都彻底想清楚了,那么你就可以做抉择了。否则,以后就很有可能为自己的率性而为而后悔。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因为自己收入有限、家庭条件差,明知道买保险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一种保障,但自己就是买不起的情况。这种情况应该说是非常让人同情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一方面动员社会的力量进行救助,另一方面通过制度性安排以强制性手段确保相关支出不被挤占。比如社保支出就是如此,现行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定期及时缴纳,而目前社会却普遍存在少交或漏交社保的情况。我家钟点工阿姨的女婿就是如此:他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因为怕花钱就没有给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员工交社保。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会让相关人员失去基本的保险保障,而且一旦这方面问题集中爆发,还会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政府部门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
今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其中明确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均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不难看出,这一规定让社保的征收主体发生了变化,该变化体现了社保缴纳的强制性得到了提高,相信以后社保少缴或漏缴的情况会大幅度减少。这对于确保社会民众普遍拥有基本的“安全垫”具有积极意义。当然,目前社保费率偏高,让很多企业难以承担,大家都在呼吁有关部门能够适当下调以减轻企业负担,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个人也认为,在目前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应该下调社保费率。
除了社保之外,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购买一些商业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说社保是一层“安全垫”的话,那它还只是比较薄的一层,要想增加其厚度以提高其安全度,还必须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在个人与家庭安排投资、消费等各项支出时,大家一定要逐渐习惯把保险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这对自己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对其不可轻易说“不”。
观念决定人的行为,要想改变人的行为就必须先改变人的观念。防止“因病而贫”现象的出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民众在以上几个方面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只有当大家在年轻时就注意维护自己的身体、坚持定期体检、为自己和家庭成员坚持购买必要的险种,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减少很多病人,即便不幸得了病也会有足够的“安全垫”可供支撑。如此,“因病而贫”的现象就一定会大大减少甚至彻底消失。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民才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