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9月25日讯据长沙晚报报道,小市场大民生,长沙农贸市场建设正加紧推进。昨日,记者从长沙便民生鲜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建设与管理专题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已建成并实现试营业的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达26个。
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华丽变身
家住伍家岭街道紫荆园社区的李女士,每天都到新沙湖桥农贸市场买菜。“市场比以前干净、舒服多了。”李女士感叹,以前早晨高峰时,数百米马路上集中了200多个流动摊贩,因为人多车多、车辆乱停乱放、店外经营等,原本道路狭窄的沙湖桥市场周边拥挤不堪,消防通道堵塞。
随着精英路项目建设和伍家岭片区棚户区改造(东南角地块)项目的推进,制约片区发展的瓶颈——沙湖桥市场在2017年12月8日实现关停。在该市场东侧数百米的地方,新沙湖桥农贸市场于2018年正式营业,成为附近周边市民新的“菜篮子”。
新沙湖桥农贸市场的一层、二层为农贸生鲜市场,经营面积约3200平方米,设置摊位(门面)210多个,划分为水产、家禽、蔬菜、干货、熟食、鲜肉、豆制品米粉、特色农产品等功能区;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建设,水产、家禽实行宰杀区、展示区、售卖区隔离;设置了食品安全检测室、消防自动报警喷淋系统、360度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等,确保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菜篮子”既便利又安全。
今年以来,不少市民发现,不是家门口“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华丽变身,就是小区旁新建了农贸市场,买菜更方便、舒适了。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14日,长沙已建成并实现试营业的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有26个(新建13个、改造13个),包括江湾生鲜市场、新沙湖桥农贸市场、邻爱农贸市场等;正在抓紧建设的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有35个(新建8个、改造27个);正进行招投标、已完成设计的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各6个。此外,已建成的便民生鲜农产品社区门店有20个,正在抓紧建设的便民生鲜农产品社区门店有15个,其余6个正在选址或处于方案设计过程中。
农贸市场提质重在便民安全公益
农贸市场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何建设文明智慧的新型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的“痛点”在哪?如何探索农贸市场长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此次由市商业经济学会和市商务局主办的研讨会上,与会的商务部门管理者、市场负责人、专家、市民代表等,围绕长沙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展开了热烈讨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沙经历了4次大规模新建改造农贸市场。”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尹元元认为,此次提质升级,在选址、设计、监管等方面的要求,凸显了便民性、安全性和公益性。
今年以来,市政府大力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是建设内容之一。2018年,长沙计划新建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22个,改造便民生鲜农贸市场51个,建设社区门店41个,着力构建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15分钟生活圈”。为推进农贸市场建设,长沙近期出台了《便民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的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厘清了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市商务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和社区门店建设导则,明确了建设标准。例如,标准化的市场要地面干净清爽,功能分区清晰,水产、熟食、鲜肉、蔬菜、禽肉等摊位设置有序,活禽区相对隔离;市场外面各种车辆停放有序,小摊贩占道经营现象不复存在,垃圾分类处理,不再有扑鼻臭味……
“因为农产品的特点以及市民消费习惯等原因,农贸市场还会长期存在,但探索改革力度还要加大。”在尹元元看来,农贸市场需要与城市品质相符,探索业态如何创新,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需要重视。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机制将形成常态化、长效化。